-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推出军人李延年融媒体报道
凸显英模人物的时代价值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11-30
□本报记者 徐平
近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推出一组融媒体报道,讲述军人李延年及新时代“李延年”的故事。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结合报纸、短视频、H5等多种报道形式,通过生动的人物叙事和典型人物、时代楷模的事迹,引导各种媒介场景传播的主流舆论,展现主流媒体的社会价值观。
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他能文,思想动员能力高超;他能武,军事指挥能力出色,他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解放军报》连续刊发《英雄李延年平凡的一天》《新时代呼唤更多的“李延年”》等文章,通过新闻叙事还原当时的社会历史场景,结合口语化、故事化、细节化的短视频、H5等媒介表现形式,呈现厚重的历史题材,让主流的、正面的、积极的声音贴近群众、深入民心,在媒体融合的平台上奏响英雄主义的主旋律,让英雄主题、典型人物成为新时代的学习楷模。
“要想过上和平幸福的日子,只有打胜仗!”《英雄李延年平凡的一天》作为一篇描写人物事迹的报道,记者通过电视剧《功勋》首个播出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中的一句经典对白切入,将读者从影视作品场景拉入到历史现实场景。稿件采用倒叙的方式,将叙事的起点选择在了2021年11月2日这一天,记者走进广西军区南宁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从英雄李延年平凡的一天开篇,回忆往昔驰骋疆场的峥嵘岁月。以人物为主要内容的典型报道,在报纸稿件坚持主流价值传播本位的同时,借助新媒体的形式传播,获得了不同媒介场景下传播效果递增的价值。随着新技术新平台的发展,典型人物报道在融媒体时代继续坚守“内容为王、情感为魂”之理念,借助新媒介新技术,传播主流价值观。
新时代呼唤更多的“李延年”。在塑造李延年英雄形象的过程中,整组报道注重彰显典型报道的时代意义,《“战斗打响,我要和大家在一起”》《“今天跳伞,我为大家打个样”》《报到当天,当众立下“军令状”》等稿件选取我们身边的“李延年”,展现陆军某合成旅指导员王玉恒等当代军人的军魂。回望历史,可以照见现实;读懂历史,能够昭示未来。现实叙事与历史回忆相结合,当代军人与英雄人物相结合,不仅丰富了以英雄李延年为代表的军人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凸显出典型人物的时代价值。
典型事迹创新叙述
典型报道所体现的时代精神、高尚人格、示范效应,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在媒体融合时代,典型人物与典型事件仍发挥着重要的激励、教育、引导作用。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推出的英雄李延年及新时代“李延年”的典型报道,在提炼人物精神时避免了高大全、脸谱化、同质化、标签化等弊端,摆脱了“千人一面”的典型报道带来的叙事趋同,构建了典型人物塑造、典型事迹叙述的新框架、新范式。
《英雄李延年平凡的一天》中讲述的典型事迹不是将历史场景还原到战火纷飞的年代,而是通过人物主体的回忆再现真实的历史,在历史事件的回忆与当下现实的采访中塑造典型人物。“我们必须打胜仗,是为了下一代不打仗。”“荣誉属于所有牺牲的战友,我听党的就好了。”整组报道突出“细节”“口述”“燃点”,细节刻画让典型形象生动立体,口述历史让典型事迹真实可信,瞬间燃点让典型传播形成情感共鸣。
英雄李延年作为整组报道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脱离了扁平化、脸谱化的特征,在不同传播媒介的融合下形成真实而丰满的主体形象。“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边境作战……经历过大小战斗20多次,李延年心中装着那些昔日并肩作战、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一个都不曾遗忘。”真实性原则是新闻报道、纪实作品的灵魂,真实感是构建读者与典型人物之间共鸣的基础。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典型人物李延年的典型事迹植根于具象化、故事化、生活化的新闻叙事,通过记者复合视角和多元媒介形式,丰富了主体人物的艺术形象。
融合策划多元传播
在英雄李延年及新时代“李延年”的典型事迹报道中,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从用户思维出发,细分不同媒介的使用场景,并根据场景进行选题融合策划,形成不同产品、不同渠道、不同平台的多元传播机制。
在李延年典型事迹报道中,主创人员顺应短视频流量传播的特征,创新表现方式,打造典型人物报道亮点产品,提升融合传播效果。在《新时代呼唤更多的“李延年”》的短视频中,通过对李延年的人物细节刻画,集中展现人物特征、报道主题,形成吸引受众的人物形象特写。站在战场最前沿,李延年面对敌人对346.6高地开阔通道的炮火封锁,通过观察炮击间歇时间,成功带领部队通过了炮火封锁带;通过建构两层高低不同的防线迷惑敌人,利用敌人炮火没有覆盖的反斜面避免轰炸减员;通过观察美军的动向确定其弹药库位置并派人将其炸毁,和战友一起发起冲锋,与敌军展开白刃战……多个影视作品场景与历史回忆场景叠加,将观众带入情境,并呈现了一个艰苦朴素的老英雄形象,具有很强的代入感,从而引发受众情感共鸣,使报道的内涵在情感共鸣中得到升华。
口述历史让融媒体报道有了新的角度、语态和方式,报纸稿件不再追求英雄主义的宏大叙事,而是用口述形式再现历史场景。口述历史的形式,增强了故事细节的可信度,为读者提供了触摸历史和战争的场景途径,英雄李延年的形象塑造也因口述而水到渠成、令人信服。短视频、H5等新媒体在内容制作上,充分利用影视作品的故事片段与口述场景叠加,增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事件的感染力。整组人物报道在选题策划之初,有意识的寻找选题中形成现象级传播的燃点,借助影视作品中某一视觉震撼的画面、当下现实中口述历史的某一句话等燃点,引发受众的共情共鸣,形成集体的刷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