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违法失德艺人纳入网络主播警示名单,专家表示――

维护“生态”秩序 引导价值导向

作者:李美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11-30

  □本报记者 李美霖

  11月23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公布了第九批网络主播警示名单,包括“铁山靠”“郭老师”两名职业主播和吴亦凡、郑爽、张哲瀚3名演员在内的88人将在行业内被实行联合抵制和惩戒。这也是首次将违法失德艺人纳入网络主播警示名单。警示期限内,各网络音视频平台及经纪机构会员企业不得为其提供各类网络直播服务。《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就首次将违法失德艺人纳入网络主播警示名单一事采访了行业专家、学者。

  协同治理乱象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首次将违法失德艺人纳入网络主播警示名单的意义有哪些?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卜彦芳表示,明星艺人由于是公众人物,被关注度高,其信息往往占用较多的公共平台资源,加上拥有大量的粉丝,如果发布的信息失范,极易在舆论平台引发风波。因此,中国演出行业协会陆续发布了9批共446名网络主播警示名单,进行持续、精准、有力的监督,将形成监管的常态机制,对净化网络生态环境很有意义。

  近年来,除了线下演出外,包括许多劣迹艺人在内,越来越多的演艺人员在直播平台开通账号,通过网络表演或直播带货获取丰厚的商业收益。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化产业管理系副主任江凌表示,中国演出行业协会首次将违法失德艺人纳入网络主播警示名单,一是加大对违法失德艺人的惩戒力度,防止他们转移阵地复出,对演艺明星起到警示作用;二是整顿网络空间不良的娱乐风气,维护网络社会公序良俗;三是彰显行业协会主体的治理力量,迈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娱乐圈乱象的关键一步,具有明显的“综合治理”意义。

  湖南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梅文慧表示,文艺领域不是法外之地,将违法失德艺人纳入网络主播警示名单既是对文化生态的净化,也是对艺人的警醒。在梅文慧看来,跳出娱乐圈的小圈子,对失德艺人进行警示是对社会风尚和公德的有效引导,是对社会风尚和正确价值观引导的高度重视。

  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信息中心负责人唐磊表示,中国演出行业协会首次将违法失德艺人纳入网络主播警示名单,一是推动行业自律、自省、自纠,维护行业公平正义,规范行业行为,提高监管能力,引导从业人员崇德尚艺,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二是警示名单的公告为行业敲响了警钟,再次明确行业定位,网络环境、大众舞台从来不是违法失德艺人的法外之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三是再次提高行业的准入标准,推动演出行业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减少行业内不良事件的发生。

  叠加共振效应

  将违法失德艺人纳入网络主播警示名单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卜彦芳认为,《网络主播警示与复出管理办法》与其他法规(或通知)相呼应,形成联动的监管机制,这对失范艺人转移阵地复出的现象构建了严密的监管网络。“中国演出行业协会首次将违法失德艺人纳入网络主播警示名单,首先是对相关法规和条例的严格执行,也是对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开展网络生态治理、‘饭圈’治理等行动的延续,并且与其他法规形成的联动监管机制将更有利于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对促进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将产生共振效应。”卜彦芳说道。

  江凌表示,将违法失德艺人纳入网络主播警示名单的做法,一是有利于提高演艺行业整体道德水平,进一步加强对艺人道德行为的要求和监管;二是强化网络平台主体的社会责任,防止平台为赚取流量和商业利益而不断放低娱乐乱象的门槛。“当前,随着文娱产业迅速发展,流量至上、畸形审美、‘饭圈’乱象等新情况、新问题迭出,一些演艺从业人员政治素养不高、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观念滑坡,违法失德言行时有发生,对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污染社会风气。为此,将违法失德艺人纳入网络主播警示名单,能为其他艺人敲响警钟,培养娱乐明星和其他艺人的遵纪守法意识。同时,劣迹艺人网络主播和直播带货风生水起,离不开网络平台的推波助澜。网络平台为博人眼球、赚取流量、获取商业利益而放纵娱乐明星不当言行的行为,应当予以惩罚,以避免越来越多的平台无下限地助推演艺行业不正之风蔓延。”江凌如是说。

  构建监管“组合拳”

  自2018年2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正式实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主播“黑名单”管理制度(试行)》,并于2020年修订,形成《网络主播警示与复出管理办法》。

  对于不断发展的互联网环境,江凌建议,要在定期和及时公布违法失德艺人“黑名单”的同时,充分发挥网民的有效监督作用,调动网民主体的监督积极性,随时举报失德艺人的网络复出行为和其他艺人在网络空间中的不良言行;努力疏通失德艺人复出、主播粉丝“饭圈化”、畸形审美等娱乐乱象的监督和反馈渠道。“当前,一些粉丝在明知主播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仍以诸多不理智的方式颠倒黑白,煽动粉丝群体之间的对立情绪,打击其他主播和用户的正常发声,甚至采取各种极端手段攻击异己粉丝及其所在的平台。为此,疏通网民举报与反馈渠道,遏制不理智粉丝的声音,能有效制止主播粉丝‘饭圈化’等娱乐乱象,共创和谐有序的网络娱乐环境。”江凌说道。

  梅文慧提出,适当修法立法,加大主播违法违规成本,提升主播准入门槛;强化事前监管,加强人员入行前审查和内容审查;完善规章制度,促进网络治理的多元参与,构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向上向善的网络生态和网络文化。“行业协会网络主播警示制度还需要在体现力度的同时体现温度,并由此促进管理层与主播层的良性互动,促进网络治理的多元参与,形成行之有效、携手共建的治理格局。”在梅文慧看来,行业协会进一步梳理网络主播的嵌入关系和规则重塑,可以为网络主播框定责任边界和行为预期,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唐磊建议,行业协会可以制定行业从业人员准入标准,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能力培养,并倡导社会大众自觉抵制失德艺人和失德网络主播复出并进行报警举报,自上而下形成打击失德艺人的“组合拳”,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和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