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能动地推进出版改革创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11-30
2021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人民出版社成立10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要“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着力深化改革创新,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是2016年1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大辞海》出版暨《辞海》第一版面世80周年的致信中、2018年11月14日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的重要讲话中、2020年11月29日在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的回信中,强调出版改革创新后,再次对出版改革创新提出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出版改革创新的重要指示,奋力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把握矛盾分析法
确保改革方向正确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方略,靠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强调要“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这是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大背景,对推进出版改革创新提出的总的目标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版业改革发展成效显著,无论是主题出版、精品生产,还是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都取得显著成效。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出版产品和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比如从江苏出版业来看,出版产品结构有待优化,两个效益俱佳的高品质畅销书、长销书特别是现实题材的主题图书还不够多,传统印刷发行业较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还不够快;从公共服务来看,阅读设施覆盖面还不够广、使用率还不够高,还有大约10%的人口没有阅读习惯,特别是城乡公共阅读服务还有较大差距。如何适应人民群众更加美好精神文化生产的需要,有效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如何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给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阅读习惯带来的深刻改变,推动出版业加快与科技的融合?都是当前亟须破解的问题。问题是改革创新的起点。出版业的各项改革,都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着眼于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更加精准地制定改革方案,推进各项改革。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同时,各项改革措施必须要事事、时时对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确保正确的改革方向。
坚持辩证思维
统筹推进出版改革创新
如何推动出版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出版兼具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的“双重特征”,要求我们改革时必须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内容载体创新、传播方式创新,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体制机制创新,重在不断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出版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机构改革后出版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责任清晰的监管体制和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进而不断激发出版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不断提高对各类出版形态的监管效能。内容载体创新,重在更大力度推进出版融合发展,培育数字出版新业态,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在促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强大牵引作用。传播方式创新,重在适应科技对人们阅读习惯带来的深刻影响,广泛运用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等载体,让知识更便捷地抵达读者。在改革中,要坚定不移把党管出版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出版各环节中,确保党对出版工作的领导权。全面把握出版的“双重特征”,系统化推进改革,这是出版改革必须牢牢掌握的方法论。
推进出版改革创新,根本是为了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人有了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生产力才能够解放和发展。作为知识密集型的出版业,人更是关键的因素。人的动力来源于激励。推动出版改革创新的核心,就是要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出版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以百姓心为心”
加强和改进出版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百姓心为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2021年10月26日在致人民出版社成立100周年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始终坚持为人民出好书理念,着力展现党和国家发展历程、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出版改革发展各项工作,都必须“以百姓心为心”,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在服务群众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发江苏居民阅读指数、推动农家书屋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探索数字农家书屋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融合互补等举措,推动书香江苏建设更加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开发江苏居民阅读指数并将其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是江苏的首创。江苏居民阅读指数由居民综合阅读率、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人群占比、阅读设施使用率和满意率、阅读活动参与率和满意率等指标构成,面向普通百姓通过电话调查4万个成功样本,综合计算取得。这个指数,真正体现了让人民群众来评价党和政府的公共阅读服务工作。在这个指挥棒的指引下,各级党委政府围绕群众需求,千方百计改善阅读设施、提升阅读推广活动效能,成效十分明显。连续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居民阅读指数稳步提升,特别是居民对各类阅读服务设施、各类阅读推广活动的满意率均不断上升,也有效解决了农家书屋等基层阅读阵地设施使用率不高的难题。要进一步加强对特殊群体阅读的服务。今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了《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的决定,各级各有关机构应抓住契机,为盲人、视力障碍者等特殊群体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阅读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读者出版集团时指出:“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求出版人在书香社会建设上必须有更大作为。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更加能动地推进出版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高质量阅读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
〔作者系江苏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