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共话阅读领路

作者:黄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10-28

  □黄琳 文/摄

  “‘双减’之下,阅读领路”主题沙龙举办。

 

  10月23日,第二届“我是小小书香大使・我为‘百年书单’代言”公益短视频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在浙江杭州举行。活动现场,一场围绕“‘双减’之下,阅读领路”的探讨如火如荼地开展。

  让阅读成为和孩子共同的爱好

  “双减”背景下,人们对少儿阅读的关注持续升温,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成为重点。“我们阅读的时间是多了,但阅读不能过分追求量的比较,这会成为孩子的负担,家长也容易焦虑。”杭州市养正小学校长邵宏锋认为,家长需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的培养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现在家长平时的工作都很忙,陪孩子读书的时间很少,甚至把玩手机当成自己解压的方式,殊不知在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小学生时代》主编吴志翔表示,家长只有做到真正和孩子一起读书,才能够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也才会潜移默化地培养起孩子的阅读习惯。

  对这一观点,儿童文学作家郑春霞颇有感触,并分享起自己家的阅读故事:“我在家里给孩子两个权利,一个是点菜吃饭,还有就是点书朗诵。孩子选的书,我都会读给他听,并且同他一起分享、交流阅读的感受。”让孩子爱上阅读,还要尊重他们的阅读兴趣,郑春霞分享道,有一天,四年级的儿子突然开始对金庸感兴趣,“我选择尊重并且鼓励他,没想到他越读越痴迷,后来还尝试自己写”。郑春霞说,在她的鼓励下,儿子写出了第一部科幻小说《元素传奇》,并于2017年出版。

  “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的起跑线,也是孩子的天花板。我们的视野格局、思维方式,会决定孩子发展的高度。”吴志翔说,“比如在阅读上,我们其实不要带太强的目的性,不要太追求看得见的成绩。要让孩子先享受阅读,再考虑提高。要相信,‘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

  阅读要有所选择并深度思考

  面对丰富的童书品类,如何做选择呢?“判断好书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影响力,一个是持久度。这两个标准都符合了,基本上就是经典。”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王宜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推荐起阅读书单,如果小朋友喜欢动物小说类,推荐阅读“动物大王”沈石溪的作品《狼王梦》等;如果孩子对历史感兴趣,推荐阅读漫画家陈磊团队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系列等。

  吴志翔补充道,文字的好坏也是评判一部作品的关键。“有的作品文字很美,读起来满口噙香。在书籍的选择上,家长也需要帮孩子把把关。对家长们来说,还有一个判断办法:这本书如果自己也想读,就是一本好书。”

  除了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深度阅读的能力也尤为重要。在邵宏锋看来,一个人的阅读姿态是能被看见的,但真正影响阅读的,却是不被看见的思维方式。孩子们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做一些延伸和思考。家长在阅读中也要适度引导:“让孩子们围绕一个重点引发更多维度的思考,在优化阅读思维品质的同时,激发更加强烈的阅读欲望。”此外,深度阅读还能让孩子们的写作如虎添翼。

  当然,深度阅读的价值并不局限于此。“教育专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深度阅读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成为一个‘眼里有光,脸上有笑,心中有爱,脚下有远方’的好少年,成为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浙江教育报刊社编审言宏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