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数字向智能转型迎关键时刻

作者:王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10-20

  □王强

  印刷产业是经济、技术和文化相结合的朝阳产业,肩负“传承文明、传播美丽、美好生活”的使命。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印刷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始终呈现出增量市场的特征。

  需求改变 转型势在必行

  印刷产业是社会消费形态最客观最真实的反映,正在适应从初级“衣食住行”的实物型消费、中级“品牌奢侈品”的炫耀型消费向高级“健康教育”的无形消费转型,在商品去品牌化、高品质和个性化中赢得新机遇和新价值。由此,产业转型势在必行。

  “十四五”期间,印刷行业发展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与此相适应的印刷企业技术创新路径为――新动能打造,即政产学研协同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产业链重构,实现“结构化数据+个性化产品定制+体验增值应用”;自适应出版定制与智能功能包装的平台化系统集成,创新“5G场景+大数据+印刷工业互联网”的行业应用;融媒体场景下多元异构数据的融媒体应用创新,实现“跨媒体+交互+体验”的纸屏合一。

  印刷产业已到了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刻,只有在满足与创造未来需求中寻找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才有新未来。

  夯实基础 数字转型智能

  印刷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要系统分析印刷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的需求,建立印刷买家与印企之间信息的数字关联,加强印企内部信息的数字共享,并实现印刷生产链的数字化和印刷质量控制方法的数字化升级再造。

  同时,要夯实印刷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打造资源流、管理流、控制流和数据流的信息化,实现高增值、低成本、高效率和高质量。建立印刷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的场景,构建内容数字化、作业数字化、流程数字化和平台智能化的模式。重构印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数字化的色彩管理、数字化的生产流程和增值经营模式,实现质量、效率、成本、环保及增值的有效统一。强化印刷数字―智能协同能力,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地智造多媒介、小批量、多品种印品。一方面,要实现品质、技能和信息的可视化,以客户设定的品质目标,在约定允差内印制产品。规定品管项目的基准值,预防印刷事故。加强品管参数的量测及其数字评价,减少人员、物料和物流冗余。另一方面,要自律改善,加强6S现场管理,稳定印刷品质,改善作业技能与作业方法。

  此外,印刷企业还要在云服务上下功夫。构建出版到印刷的云服务、端到端的“云管家”,发挥数据及报告的作用,全面实时掌控生产进度、色彩品质、印刷质量和印制效率,并创新“纸屏合一”的融媒体应用。

  (作者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