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业推进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10-20
□韩文科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重大宣示,充分表明了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致力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就意味着未来我国能源、环保、生产和消费等各领域都需要面临深度的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并不是“齐步走”,而是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因此,造纸行业要引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能源结构转型是关键
从现在开始,中国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路径是锁定的、可行的,且信心十足。其中,能源结构转型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
碳达峰主要针对二氧化碳,碳中和涉及全部温室气体。对造纸行业而言,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产生的CH4排放,在双碳目标下是减排重点。可再生能源、电气化是长期方向,也是碳达峰的重点任务。对造纸等终端用能行业,一方面,要积极开发利用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能、生物质等;另一方面,实施电气化改造,稳步提高终端部门用电比重。
双控政策方面,在进一步完善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的双控制度中,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没有改变。因此,包括造纸在内的各行业各领域都要强化节能提效,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赶超。造纸行业节能提效的思路要由单个技术、设备改造升级到整合设计、系统创新、跨行业跨领域节能转变,能耗总量管理方向是增加能耗总量管理的弹性,激励更多消费可再生能源。
协同增效受关注
“十四五”时期,造纸行业既要考虑碳达峰、碳中和长期目标,更要关注协同增效。环境保护与节能降碳具有协同性,现阶段对造纸行业的约束较强。对造纸企业而言,与片面末端治理相比,重点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一方面,要推动电力与热力低碳转型协同。造纸行业要积极发展热泵、可再生能源供热、电锅炉等,逐步替代自备锅炉供热。在企业层面,不能把节能与能源结构调整、电气化、循环经济割裂开来,要统筹考虑清洁电力、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能源等融合发展。除企业层面平衡外,要积极在造纸工业园区层面推动横向电热气冷多能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多元互动,积极消纳可再生电力等。
另一方面,统筹推进技术工艺升级与产能更替。造纸企业要优化技术和投资决策,在碳达峰、碳中和不同阶段推进技术工艺升级和产能替代。其中,造纸企业的碳达峰阶段重点是节能技术改造升级,同时加强低碳无碳先进技术和工艺研发储备。2025年到2030年,要在新增造纸产能逐步示范导入新一代低碳无碳工艺。现阶段,我国碳市场刚起步,碳价较低,也没有碳税,但造纸企业在决策中要把碳价格和碳排放约束作为重要考量。
造纸业大有可为
我国造纸企业在碳达峰、碳中和中大有可为。不仅要关注生产,而且要重视全产业链低碳转型。
以美国为例,造纸行业的全生命周期排放,一部分集中在生产环节,还有一多半集中在废弃环节,包括焚烧等。在生产方面,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生态设计,重构绿色生产、消费供应链。同时,要关注能源和材料的排放,从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方面看,一是基于生物质发展高性能纸基功能材料、生物质化工材料等;二是研发高效利用纤维资源的复合型生物质提炼技术、高质量回收利用技术等。
根据国际能源署研究报告,全球造纸行业能源需求长期居高不下,但用能结构更多来自电力、生物质等,化石能源利用比重会进一步下降。因此,造纸行业重塑能源生产消费体系蕴含巨大增长空间。未来,用纸需求还将持续增长,但更多来自循环经济,同时纸的需求增长会和能源需求进一步脱钩。作为世界最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中国造纸行业要站在技术创新应用市场前沿,实现技术水平整体跨越、系统整合与优化、需求引导与重塑,发挥产业优势、政策优势、体制优势,引领全球造纸产业转型。
(作者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