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死读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10-13
清代大学者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叫做刘羽冲的沧州人,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而且读了某种书之后,就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某方面的才能,所以总想在现实中实践一下。“他偶然弄到一本古代兵书,伏案攻读了差不多一年时间,自称能带兵十万打仗。恰好当时有土匪,他自己训练乡里的兵士跟土匪较量,结果乡兵大败,他几乎被活捉。他又弄到一本古代讲水利的书,钻研了有一年时间,自吹可以使千里之地成为沃土,画了图游说州官。州官也好事,就叫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刚挖好沟渠,洪水就来了,顺着沟渠灌进来,百姓差点儿成了鱼。从此他闷闷不乐想不开,常常在庭院里独自踱步,摇头自语道:‘古人难道骗我!’每天念叨千百遍,只有这六个字。不久,他病发死去。”
这个刘羽冲,就是一个死读书的书呆子,这样的人亏得没让他掌握更大的权力,如果有了更大的权力,不定会惹出多少乱子来呢。他迷信书上的说法,而且不能正确理解,因此才干出了荒唐事。
读书多的人,并不一定就能成为某方面的人才。我认识一个人,特别喜欢文学,而且肯下功夫读书,在20多年中,几乎读遍了世界经典名著和文学教程,但他并没能成为作家,因为文学是需要天赋的,仅靠下苦功夫是不可能成为作家的。而他读书又不懂得变通,只是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不会把那些知识活学活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以至于写的文字和小学生作文差不多,努力了20多年,他写的文章没有一篇变成铅字的。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已经尽人皆知了,其实岂止是赵括呢?历史上只会纸上谈兵的人不在少数,比如文天祥和史可法,这两个人都是民族英雄,都有崇高的气节,也都读过不少书,但他们的军事才能却很一般,以至于打一仗败一仗。同样是读书人,袁崇焕的军事才能就比他们强百倍,所以才把满清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为什么区别这么大呢?原因就在于:同样是读了很多书,但文天祥和史可法是死读书,而袁崇焕却懂得把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现实中。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当然,你不能说所有的书上讲的道理都是错误的,从而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许多情况下,书上所讲的道理并没有错,但要把书上那些理论性的东西应用到现实中,就必须要结合具体情况做一些变通了。死读书的人,其实就是不懂得变通的人。阿文勤公曾这样教导过纪晓岚:“满肚子都是书本知识能坏事……下棋高手不忽视旧棋谱,但不照搬旧棋谱;名医不迷信古方,但不离古方。所以说:‘对待古书,将它研究透了,而保存自己的见解。’又说:‘它能给人定规矩,但不能让人生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