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志》(10册)
严苛工艺诠释印企匠心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9-10
十年磨一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长城志》(10册)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历时10年、斥巨资打造的大型精品志书。该书是有关中国长城的第一部志体著作,也是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书。丛书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七体编撰,对长城学各分支学科进行系统的研究,为长城学的发展提供一部真正体现严密科学性、丰富知识性的权威工具书,具有十分宝贵的研究价值。
为切实推进江苏出版印制精品建设工程,提高出版印制精品生产能力和水平,通过对选题立意、生产工艺进行综合考量,江苏省出版物质量检测中心、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苏凤凰新华印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选择了《中国长城志》作为精品建设试点,凤凰新华印务集团负责承印。最终,《中国长城志》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印刷复制奖和第七届中华印制大奖金奖的双料大奖。然而,回顾生产过程却是充满挑战和艰辛,是凤凰新华印务集团对“匠心”的又一次诠释。
《中国长城志》对工艺的要求十分严苛,且极具特色。全书共10册,850印张,分册中同时有彩色和单色、有照片和线条、存在多处接版画面,全套书必须保持墨色一致、接版准确。在按序竖立时,书背函套连成的是一幅壮美的长城画卷。此外,封面、护封、函套多处采用烫红金、烫银、烫白和压凹凸工艺,小字细节必须完美呈现。全套书均为圆脊精装装订,采用交叉锁线方式和书芯二次复压,书壳书芯套也要做到极致的服帖。
对于凤凰新华印务集团而言,这每一道工序、每一道环节,不仅是出版单位的信任相托,也是对公司技术能力的一次重要检验。公司高度重视《中国长城志》的印制任务,迅速调集最专业的人力设备资源,全力以赴积极投入生产任务,不负新华形象和凤凰品牌。
筹划在先,匠心在“谋”。在《中国长城志》正式印刷前,我们与相关单位多次召开质量控制研讨会,就产品印制各环节质量控制重点、难点展开深入讨论。多方专家围绕装帧设计、印前、印刷、印后各环节逐一分析,对原辅材料选用、墨色控制、印后加工等制定可行性方案。每一道工序的推进,都经过严谨的工艺检查,确保印制工作能扎实、高质的进行。
反复斟酌,匠心在“精”。根据专家组建议,多次调试制版阶调曲线,优化图片色彩层次,不断进行再现还原,并采用不同设备机型、不同纸张反复打样调整,通过对比各样张的细微差异,精益求精、力求完美,最终确定了符合精品印制要求的工艺。
狠抓质量,匠心在“责”。印制工作开始后,精品图书分公司、生产质量管理中心等关键部门上下齐心,全力投入生产,精细打磨每一版印张,装订部在生产过程中针对部分书芯较厚的特点,不断升级优化工艺,保证书芯紧实平整。同时,重点监控函套工艺制作过程,先后4次打样测试才最终确定各分册函套规格工艺。整个工序,全体人员主动担当、尽职尽责,高效推进。
专业专注,匠心在“人”。专业人才储备和技能研发提档,是凤凰新华印务集团能坚持完成各项重要印制任务的主要保障。公司在《中国长城志》的生产过程中,投入了最优秀的机组、最专业的人才,从校样到质检,严谨专注把控每一个环节,力求做到出版单位百分之百的满意。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对人才技术的培训,对内联合多家辖属子公司开展内部学习交流,对外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参与协会、省市及国家级专业技能大赛,练兵比武、取长补短。同时,借助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融合发展力量,利用凤凰在线教育资源,把实操培训和在线课堂相结合,形成长效机制,工艺质量不断提升。
强劲后盾,匠心在“器”。随着凤凰新华印务集团精品图书工程向强向好发展,公司根据越发严苛的市场需求,不断改良更新装订设备,推进智能化升级。在本次《中国长城志》的生产过程中,凤凰新华印务集团新引进的全自动配锁设备和精装线发挥了重要作用,精装成书品质和效率明显提升,充分体现了技术升级带来的巨大优势。
协同作战,匠心在“合”。当然,能高质量完成《中国长城志》的印制工作,必然离不开江苏省质检中心的全程跟踪和专业化指导,以及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各家单位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充分发挥了凤凰集团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优势。
戮力前行、质量为先,是凤凰新华印务集团秉持的企业文化精神,是企业能在疫情带来的复杂态势下依然能展现活力、稳定发展,高质量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的重要保障。历经本次《中国长城志》丛书印制生产的考验,凤凰新华印务集团的生产能力、专业技术和服务水平得到充分锤炼提升,精品图书工程的实施再次得到行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