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自主天文导航原理与方法(第2版)》

燃烧热血青春 筑梦无垠苍穹

作者:肖姝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9-10

  从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升空,到今天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任务拉开序幕,从嫦娥系列、天问系列到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中国航天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举世瞩目。成就背后,离不开被誉为“智慧大脑”的“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的进步,伴随着技术进步的,还有国防工业出版社的执着坚持。

  国防工业出版社本着“传播科技知识,为国防现代化服务”宗旨,精心策划了一套关于“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的丛书。丛书梳理总结已经取得的成果,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接续培养航天人才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

  立足品牌 策划经典

  对科技出版社而言,只有树立自己的品牌,拥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套丛书不仅充分体现了国防工业出版社的办社宗旨,也体现了编辑团队对图书市场的洞察力。丛书策划之初就展现了高起点和高规格,特别聘请了这一领域德高望重的陆元九院士、屠善澄院士和梁思礼院士担任丛书编委会顾问,吴洪鑫院士和房建成院士为主任委员。丛书编委会成员66人,其中院士就有18人,作者们根据丛书编委会总体设计要求,从不同角度将自己研究的创新成果撰写成书,每本书均具有鲜明的创新特色和前瞻性。丛书被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丛书面世后,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

  说起这本书,还有一段故事。我作为丛书策划编辑,是在开始策划丛书时“研究”房建成老师团队的。通过学习了解到天文导航技术是航天、航海领域必不可少的自主导航手段之一,而房老师是国内率先开展航天器自主天文导航研究的,并在该方向取得了大量成果,获得了国家级奖项的肯定,看到科研团队华丽无比的“成绩单”,我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有这么顶级的科研团队作保证,此书必成精品;忐忑的是,如此高端的团队,他们会有时间重视这么一本书的创作吗?当我真正见到房老师和他的团队时,所有的疑虑都打消了。房老师带着我参观了实验室并讲述橱窗里琳琅满目的荣誉证书背后的故事,在那一刻我知道我找对作者了。我把策划图书的想法说出后,立刻得到了房老师的大力支持,他们结合20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对多年来在国防基础科研、863计划、973计划以及重点型号任务支持下所取得科研成果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很快就拿出了目录大纲,宁晓琳老师(第二作者)跟我详细解释整本书的架构和每个章节设置,听得出来,这本书在他们的脑子里已经思虑很久,一本经典图书就这样呱呱坠地了。

  追求卓越 务求专精

  《航天器自主天文导航原理与方法(第2版)》不仅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航天器天文导航技术的原理、方法、应用和发展,还专门针对地球卫星提出了直接敏感地平和间接敏感地平相结合的天文导航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导航精度和可靠性;针对月球、火星探测器提出了基于多模型自适应变尺度天文组合导航方法,这种方法大幅提高了捕获段的导航精度;同时提出了天文/惯性组合发射点位置误差修正方法,实现了惯性导航初始误差和过程误差的修正。总之,全书不落窠臼,不因循守旧,提出了大量经过实践验证的新方法、新理论,这是作者团队的专业实力和底气,导航精度的每一步提高也都凝聚了航天科技工作者们多年创新实践的心血,书中每一种新方法的探索也都是房老师团队智慧的结晶。当我深入了解这本书后,立即被他们的专业深深地折服了,感动不止于内容的专业性,在成稿过程中,作者不仅深层次考虑了图书内容的先进性,还花了大量精力分析了图书的可读性、前后章节的逻辑性,作者的这些思考对责任编辑而言也是一次学习和提升。

  匠心制作 打磨精品

  匠心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精神、一种传承。在将选题转化为图书过程中,“三审三校”是保证图书内容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对编辑和作者的一大考验。在成书过程中,我们做到了“三严”。

  一是严把内容关。为了打造成精品图书,我们邀请了叶培建院士和张广军院士对书稿内容进行把关,他们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作者又仔细推敲,精耕细作,用心雕琢,力求赋予图书严谨性和先进性。

  二是严守质量关。出版社组织了专业的编辑团队,对书稿进行了严格的“三审三校”工作,从章节层次到内容知识性,从句子逻辑性到名词术语,从图、表、公式到标点符号、错别字等,都做了仔细的审读,力求完美。编辑把审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作者,作者充分发挥“陀螺精神”,所有问题从不过夜,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的作者团队高效利用时间,严谨认真地对待图书著述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编辑与作者密切配合,共同打造精品图书。

  三是严把印制关。好马配好鞍,面对经典,编辑不敢大意,在版式设计与装帧上,也下足了功夫,然而双色印刷技术在当时还不够成熟,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套色不严密的现象。为了让读者有一个好的阅读体验,把“枯燥”的学术专著变得丰富多彩一些,编辑依然决定采用双色印刷,这对印刷提出了挑战,在图书印刷阶段编辑曾多次到印刷厂,直到合格的印刷品出炉,才松了一口气。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科技工作者们用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的定力,一代代持续发力,才造就了今天航天事业的辉煌,才能够筑梦无垠苍穹,畅游星辰大海。在新的时代,在航天事业渐步强盛的过程中,专业图书编辑也要紧跟国家发展战略,顺应出版发展趋势,立足打造经典品牌,追求卓越精品,用工匠精神,燃烧青春热血,铸就属于出版行业的“航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