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考工记〉名物汇证》
以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9-10
在建党百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考工记〉名物汇证》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我们深感荣幸,备受鼓舞。
上海教育出版社作为语言文字学术著作的出版重镇,在60余年历史中形成了鲜明的出版特色,出版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对推动我国语言学研究的科学化、现代化、国际化作出了贡献。2018年,语言文字出版中心成功入选上海学术・专业出版中心,为进一步做好学术出版、精品出版提供了重要支撑。此次《〈考工记〉名物汇证》获奖,距离我们《古文字诂林》(共12册)获得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已有13年的时间。在这13个年头里,语言文字出版中心不断充实编辑力量,特别注意编辑业务能力提升,推出了几部分量很重的图书,像《敦煌俗字研究(第二版)》《敦煌俗字典(第二版)》《近代汉语词典》,都得到学界专家的一致好评,其中《近代汉语词典》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这些奖项和荣誉都是对我们多年精心策划、精心打磨的丰厚回报。
《〈考工记〉名物汇证》的作者是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汪少华教授,汪教授深耕训诂学和古籍整理研究多年,选择《考工记》名物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了一个世纪尤其是数十年来与《考工记》相关的数百种考古和科技史研究成果,从训诂学、文献学、考古学和科技史的角度,融会贯通,详加考辨,不但为《考工记》名物及汉儒、清儒研究提供了实物印证,而且还有力推动了多学科交融和创新,为21世纪的名物训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翔实资料,可以说该书的出版具有十分重要的出版价值和学术意义。有鉴于此,在选题论证、申报项目、编辑加工、整体设计、发行营销等环节,我们始终牢记内容质量是核心,认真仔细梳理这部体例复杂、存疑较多的著作,尤其在核对文字、完善图注、统一注释体例、设计版式等方面,用功甚多。此外,我们还请专业老师重绘了百幅插图,技术处理了近千幅插图,使原来模糊不清的插图“焕发青春”,大大提高了书稿质量。同时我们还建立健全相关廉政制度和质量制度,积极申报国家和地方出版资助,成功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上海市文教结合“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项目,扩大了该书的社会影响力,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现在的图书市场,“酒香也怕巷子深”,特别是学术类图书更需要编辑深度参与宣传销售工作,与发行部门一起合作,争取实现图书的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本书的宣发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出版社的微信传播矩阵,积极联系业内相关微信公众号,提炼图书亮点,以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撰写宣传文案,采用集中式和分散式相结合的形式在学者群推送有关信息;邀请学界专家撰写书评,在《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汇报》《中华读书报》及时刊出高质量的书评;瞄准2020上海书展的机会,借助书展官方网站,做好图书宣传,获得2020上海书展二十大好书、上教社2020年度二十大好书等荣誉,入选由《中华读书报》邀约沪上名家推荐的2020上海书展十大优秀新书,并被澎湃新闻转载,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我们还利用上教社微店和旗舰店,做好常规的图书销售工作;在天猫、京东、当当促销季,参与图书满减活动,既扩大了图书的市场影响力,也取得了不错的营销业绩。同时我们还积极联系高校图书馆,配合做好馆配工作。该书总印数2000册,截至目前仅剩400册在售,这在语言类、考古类图书中已是相当不错的销售成绩。这种不遗余力的宣传销售方式,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赞许和认可,为今后的选题策划打开了新的局面。
该项目自2016年立项伊始就备受重视,不断得到学界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历时4年,终成精品。该书集学术性、权威性于一体,又是集大成之作,出版以来深受好评,双效俱佳。该书的成功使我们更加坚信,出版人一定要有正确的出版价值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自觉肩负起社会责任,坚定文化自信,服务国家战略,创新发展,砥砺奋进,努力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核心竞争力的原创产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谱写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