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产业增速放缓,专家怎么看

作者:闫松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8-26

  □本报记者 闫松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新闻内容最先入局短视频传播。但是,广电媒体在提升新闻融合传播效果与竞争力的同时,亟须依托多元化内容,构建广电优势垂类内容集群,探索营销变现。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体规模仍然保持增长,但增速有所下降。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规模达25229.7亿元,同比增长6.51%,增长率较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继2019年之后增速连续第二年低于两位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机构8月23日联合发布的《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1)》受到业界关注。

  受大环境影响,传统纸质媒体和广电媒体的收入仍持续下降,但新冠肺炎疫情使线上服务需求持续扩大,在线领域媒体收入增长迅猛,视频直播、在线教育、游戏电竞等领域的行业规模都有大幅增长。专家表示,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消费行为的深度变迁将勾勒出新的传媒生态,而视频作为新的信息传播形式也将撬动产业新一轮的创新和变革。

  融合“由小变大”,媒体服务民生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认为,解决国内传媒问题的基本方向是融合发展,未来传媒产业在内容、格局、传媒的融合和治理等方面需要进行符合当代技术、国情和国际传播需要的研究。希望借助传媒蓝皮书平台的深入研究,在微观上引导我国传媒细分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宏观上关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媒体新格局建设问题,为实现建设文化强国、占领国内国际传播制高点的长远目标服务。

  “纵观现有全球传媒产业格局,各细分行业发展态势各异,报刊、图书持续降速,而流媒体、电子游戏、语音社交等增长迅速;与此同时,依托于人工智能、拓展现实和大数据等技术而兴起的新业态日益成熟,从中折射出传媒生态体系向数字化与智能化持续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杭敏分析认为。

  “中老年网民群体的互联网使用习惯被强制加速。”央视市场研究(CTR)执行董事、总经理、CTR媒体融合研究院执行院长徐立军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传媒行业的短期和长期发展都有所影响。媒体服务社会治理的各种模式在全国各地各级媒体间广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从“小融合”走向“大融合”,媒体服务教育、就业、扶贫等社会经济民生领域,也借助自身优势提升社会服务效率,实现了社会价值创新。

  “转向”进一步凸显,营销仍需出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认为,2020年全球新闻传播的“音视频转向”进一步凸显,新闻播客、语音社交平台、流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是最引人注目的变化。

  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新闻融合传播指数研究发现,省级电视台在“三微”及自有新闻客户端的融合传播效果逐年提升;网络端新闻传播助力“黑马台”强势突围,短视频仍是热赛道,自有客户端成为2020年的一大突破点;融媒账号与栏目账号共筑融媒体及短视频传播头部生态,如看看新闻、触电新闻、荔枝新闻、四川观察等都是台内融媒产品移动端创新的主力。

  CSM融合传播研究事业部总经理张天莉从媒体融合的角度对当下电视媒体的发展进行了剖析,指出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新闻内容最先入局短视频传播。但她同时也提出,广电媒体在提升新闻融合传播效果与竞争力的同时,亟须依托多元化内容,构建广电优势垂类内容集群,探索营销变现。

  “媒体融合的推进必须解决传统媒体盈利模式所面临的困境。”徐立军也认为,要向媒体融合要效益,实现融合营销突破。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例,2020年总台直播带货累计总成交额近100亿元,一些地方广电媒体,在媒体融合营销方面也有新的举措。

  技术制度保障,市场未来可期

  “传统主流媒体仍占主导地位,网络数字媒体和平台媒体已经成为传媒产业的主体板块。”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崔保国表示,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创新是目前传媒生态变化的重要推动力。

  “未来有两大趋势值得关注,一个是沉浸式经济升温,另一个是平台监管、数据安全以及互联网的反垄断。”杭敏认为,这些都将成为全球娱乐和传媒产业发展中探讨的新热点。虽然疫情导致全球娱乐及传媒产业市场规模有所萎缩,但未来整体发展趋势是向好的,产业整体在2021年有望实现反弹。

  在快手科技副总裁何华峰看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所有的行业都在被颠覆,以往的由供给端出发变成由需求端出发。对传媒业来说,就是“用户倒逼内容的生产”。因此,产业的形成首先都是因为人有痛点,它可以实现汇聚的作用,然后提供良好的服务。

  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应用程序(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作出了针对性规范,对大型网络平台的特别要求不断趋严。“这部法律出台的重要性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中国和国际互联网接轨。”浙江大学教授方兴东认为,互联网治理出现三大转向:技术驱动发展逻辑转向,互联网发展逻辑转向,国家政策逻辑转向。我国互联网有技术的赋能和制度的赋能,而且是为每个普通网民赋能,它一定会释放出更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