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社推出《请回答1921――两代青年的对话:回到信仰萌芽之时》系列报道
跨越时空话信仰 传承精神守初心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8-24
□本报记者 黄琳
宁波是浙东抗日根据地和浙东游击根据地的核心区域,革命遗址、文物和名人故居等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近日,《宁波日报》、中国宁波网、甬派客户端推出《请回答1921――两代青年的对话:回到信仰萌芽之时》系列报道,10名来自宁波各地各行各业的“90后”,和百年前正值风华正茂的革命先烈开展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以此探究先辈们如何作出青春选择和确定人生信仰,并激励当代年轻人不忘来路、矢志奋斗,心怀家国、勇往直前。
形式新颖,两代青年“对话”
假如有时光机可以穿越百年,回到信仰萌芽之时,你想和谁面对面?又想和他说些什么?刘佳敏工作的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正是烈士朱镜我出生地金峨村所在地。对于1995年出生的刘佳敏而言,一直有个问题萦绕在心头:作为“象牙塔”里的一介书生,是什么支撑朱镜我转变人生轨迹,义无反顾地选择一项充满艰险的事业,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对话”青年朱镜我:预备着死于沙场上 当然是我们的权利!》报道中,刘佳敏和朱镜我“面对面”推心置腹,揭开了隔着近百年的尘封历史。
是什么让无数革命先辈面对生命和信仰的选择义无反顾,视死如归?宁波日报社在多平台推出《请回答1921》系列报道,既充分挖掘利用好当地红色资源,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百年建党史,感知信仰的力量,获得砥砺前行的勇气。
《请回答1921》系列报道形式新颖,每篇报道图文并茂,还制作了视频。视频中,革命先辈以动画形象出现,与现实中的“90后”面对面推心置腹,娓娓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信仰追求。历史影像资料、纪念馆实拍场景、“两代”青年的“对话”等元素,让视频在确保真实严谨的前提下,变得生动有趣,寓教于乐。此外,文字报道也彰显记者扎实的采访和写作功底,“对话”形式的设计使文章可读性更强。
立意深刻,礼赞青春奋斗
“太叔公,一晃我27岁了,也常常扪心自问:自己这一生,是否能如您一般,早早地找到人生的意义?是否能如您一样,始终对世界的初心不变、对理想的执着依然?”站在裘古怀雕像前,裘佳愉轻声说。
在《“对话”青年裘古怀:“我满意我为真理而死”》报道中,生物制药专业毕业的裘佳愉面对迷茫和困难时,总会和太叔公裘古怀“谈心”,并获得勇气和力量。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她和太叔公一样没有害怕、退却,而是顶了上去,并自豪地告诉太叔公:“那段时间,我几乎没有回家,面对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样标本也没有退却,努力工作,守住理想。”
《请回答1921》系列报道没有局限于对百年建党史和革命先烈奋斗史的呈现,而是通过一次次“对话”,对各行各业的新青年进行了红色洗礼,坚定了初心信仰,完成了精神传承。每一篇报道最后是“两代”青年的奋斗宣言。如《“对话”青年陈寿昌:“壮志未酬身若死,亦留忠胆照人间”》中,革命先烈陈寿昌用生命诠释“壮志未酬身先死,亦留忠胆照人间”;1991年出生的镇海区教育局团工委副书记赵多佳则锁定奋斗目标“青年何为?勇担时代责任”。
《请回答1921》系列报道中,以“两代”青年的“对话”,诠释了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