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融媒体中心:

创新服务全媒体时代群众需求

作者:常湘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8-24

  □本报记者 常湘萍

  “我终于明白,我不是天空下最高的山峰,因为我的肩上曾经站立过他们,而他们的壮志刺破苍穹,高过云天……”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听众感受着红军战士经历的艰难困苦。这是北京市丰台区融媒体中心(以下简称丰台融媒中心)为正在进行的第二季“云朗读”融媒体公益活动创作的短视频作品。近年来,丰台融媒中心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技术与平台创作推出了不少优秀的全媒体作品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各类活动。如何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做好融合发展与创新?《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丰台区融媒体中心主任乔晓鹏。

  创新党史学习新方式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丰台融媒中心注重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以行动见成效,线上线下齐发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融合宣传报道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据乔晓鹏介绍,为传承好家门口的红色精神、讲好党史故事,丰台融媒中心通过一体化策划、一站式运作,与新华社《国家相册》微纪录片栏目共同创作《长辛店纪事》短视频,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200万+,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1亿+。同时,还拍摄制作了《我在长辛店学党史》20集系列微视频,多端多屏对外播发,累计浏览量超60万次。”

  丰台融媒中心还以党史资料起笔策划制作了5集党史教育系列微纪录片《北方的红星》,深入挖掘长辛店地区作为中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主阵地和中国工人运动发源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移动端优先为原则,“五一”期间,《北方的红星》在新华社客户端率先上线,并在“学习强国”北京平台、北京日报客户端同步开设专题,《丰台新闻》、“北京丰台”两微一端、“丰台发布”快手号、抖音号全媒体矩阵发布,构建了“全屏覆盖”“全网分发”的融合传播渠道,催生了跨屏走红的党史学习教育融媒体产品。

  另外,丰台融媒中心还在抖音、快手“丰台发布”分别设置建党100周年“向党说句心里话”“我是党员在行动”学党史话题互动专栏,制作为建党100周年献礼百部微视频,有效的互动提升了受众黏度,累计发布微视频200余条,浏览量1500万+。

  建立社区新闻发声人机制

  近年来,丰台融媒中心探索建立起社区新闻发声人机制。此机制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相结合,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到基层宣传工作中,发现身边有“温度”的人,讲述社区有“鲜度”的事,让基层群众成为新时代传播正能量的网红,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和社区文化建设。

  据乔晓鹏介绍,2018年7月,丰台融媒中心成立后随即成立群众工作部,积极探索社区新闻发声人工作机制,走好全媒体时代的群众路线。丰台融媒中心扎根社区,找寻有故事、爱发声、会宣传的群众,为其技术赋能,教大家如何发现新闻、拍摄和制作新闻。社区新闻发声人参与制作的“百姓短视频”成为基层宣传报道的主角,抖音“丰台发布”等新媒体平台成为社区新闻发声人的主阵地。如今,社区新闻发声人队伍越来越壮大,从起初的36人发展到现在的1500人。“丰台社区新闻发声人――让基层群众成为新时代传播正能量网红”也获评2021年北京市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

  推出“媒体融合联动协作体”机制

  7月21日,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公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北京市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名单中,由新华社、丰台融媒中心、火箭院新闻中心携手推出的“百年接续奋斗 航天梦托举中国梦”节目上榜。此节目曾在今年第六个中国航天日当天推出,用镜头全方位展示了航天事业的发展历史、航天工作者的风采以及航天精神的深厚内涵。

  “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航天、认识航天。”乔晓鹏说,丰台融媒中心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新闻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推出“媒体融合联动协作体”机制,在融合报道团队协同、信息发布、公益宣传、主题活动策划、品牌宣传策略研究和宣传合作流程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另外,还通过参观见学、网络直播、嘉宾系列访谈、航天科普嘉年华活动、制作大国工匠等人物故事短视频,聚焦航天精神,走进航天红色文化阵地、宣传航天“感动我们”人物、展示航天精神,全媒体矩阵进行融合宣传报道,目前累计参与互动浏览量已突破25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