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盲文图书应该摆放在哪儿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7-22
图书馆不能只盲目购入盲文书,却不注重跟视障者阅读需求衔接。盲意味着接受信息的视觉通道受阻,随之而来的往往是社交隔绝。考虑到这一点,图书馆方面要主动跟视障群体接触,不能让自己陷入另一种“盲”――只看到那些指标,看不到视障者需求。
不去盲文阅览室、不借盲文书,不等于许多视障者没有阅读需求,他们的需求只是被较高的获取门槛挡住了而已。现实中,有些视障者都不知道哪里有盲人图书馆或盲文阅览室,即便知道了,去图书馆需要下楼、上街、乘车、入馆,馆内盲文阅览室开放时间、图书检索、借还规则等也并不“友好”。主客观条件制约之下,那些盲文阅览室已不是视障群体阅读的刚需场所。
相比之下,视障群体的高频阅读需求场景,往往集中在家里、盲校、盲人按摩店或“500米生活圈”等熟悉区域内。但盲文书却很难进入这些地方,这造成供需在物理距离上的结构性不对称。从报道中可知,有些盲校所用的盲文书籍尤其是教辅资料十分紧俏、很难获取。一边是图书馆的盲文书“积灰”,一边是盲校书籍奇缺,这显然需要盲文书资源的合理调配。鉴于此,各地相关部门不妨开展精准调研,让服务与需求对接上,让很多盲文书该下沉下沉,切实降低视障群体获取盲文书的难度,提升“适盲服务”精准度。
(7月14日 《光明日报》 佘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