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红板板上写的,就是党”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7-06
□《新民晚报》记者 潘高峰
《新民晚报》记者潘高峰(左一)在“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活动中采访。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红色场馆星罗棋布。人们走进这些承载着荣光的建筑,徜徉其间,感受革命之艰,品味真理之甘,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记忆。那些令人血脉偾张的故事,先辈们矢志不渝的精神,让更多人坚定信仰,奉献赤诚。
在迎接建党百年的日子里,我曾前往多处红色展览馆采访。对我来说,几乎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震撼心灵的旅程。看到参观者们虔诚的眼神,湿润的眼眶,听到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常常令我感动不已。
有时候,最质朴的话语中蕴藏着最深的眷恋。令我记忆最深的是,我在中共二大纪念馆采访时,一位来自云南的参观者说的几句很简单的话。
那是一个皮肤黝黑、身材矮小的中年汉子,穿着颜色鲜艳的条纹状民族服饰,在一众参观者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上前和他搭话,想要采访他。他用不熟练的普通话告诉我,自己是独龙族人,来自云南的大山里。
因为语言关系,他甚至始终无法跟我讲清他的名字。更让人好奇的是,这个中年汉子手里始终攥着一本皱巴巴的小本子,讲解员认真讲解,他一边听一边记,很快本子上就写得密密麻麻。
我问他为什么要记,他有些腼腆地说,这些他都不知道,所以想要记下来。后来他又说,大山里前两年才通了公路,山里的娃娃很多事也都不知道,所以回去后想要把这些故事讲给他们听。他的话不仅感动了我,也打动了周围的参观者们。讲解员告诉他,“我慢慢讲,你慢慢记。”
一路参观,他一路认真地记录,我发现,这位特殊的参观者每当听到感动时,就会上前几步,用他黝黑粗糙的手,抚着红色展板,一个字一个字地按在上面读。按道理,这样的做法有些不符合规定。我也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又腼腆地笑了。后来的采访中,他断断续续地告诉我,自己的家乡在大山里,以前一直很穷,这些年多亏党的扶贫政策,家乡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所以特别感激。“我认得的字不多,这些都不能认全,但我知道,这红板板上写的,就是党。”
“这红板板上写的,就是党。”一句话,虽毫无修饰,却真情流露,让人泪目,话语间听得出这位独龙族汉子对党的感激和孺慕之情。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过去8年来,中国有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虽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影响,但我们依然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这是人类历史上足可彪炳千秋的伟大奇迹,是无数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干出来的。为人民谋幸福,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摆脱贫困,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庄严的承诺和担当。
再宏大的叙事,也需要细节的华彩。这位独龙族汉子短短的几句话,却让人深刻地感受到脱贫攻坚战给整个中华大地、给全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这位中年汉子的质朴话语,个人的人生经历,正是大国领袖铿锵承诺的有力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