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艺通新生之路 美铸民族之魂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7-01
□韩劲松
延安美术是党领导下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篇章,取得了不凡成就,奠定了新中国社会主义美术的基础。延安美术改写了中国美术的历史传统,开启了美术为人民服务的时代。美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参与推动了实际的社会变革,美术家与群众结合,将自己的艺术实践融汇于革命斗争、社会改造的事业中,美术家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思想感情和立场的转变,从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了主观世界,完成了从革命人到革命美术的双重塑形。延安美术的民族化、大众化方向为解决困扰中国美术一个世纪的难题――“古今中西”如何选择的问题,提供了最有价值的经验,探索出一条从民族、民间通往现代的艺术新生之路,这道路从延安走到新中国,一直走向未来。由延安美术所体现出的革命文化具有永久的精神生命,在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持续为我们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资源。
本书内容则立足于中国美术馆典藏延安美术藏品研究,结合延安美术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本人赴延安鲁艺管理园区、延安革命纪念馆实际调研以及走访延安美术家后人所得资料,尽可能全面地将延安美术各个门类囊括其中,首先,从作品意义上建构一个延安美术的完整序列。其次,通过对延安美术思想、美术创作和美术机制的整体考察,揭示延安美术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还原延安美术的历史语境,梳理出延安美术的价值体系,其意义不仅是对红色革命文艺传统的传承和弘扬,同时通过对延安美术民族化、大众化的独特发展道路的阐释,增强当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何谓“延安美术”?本书将“延安美术”定义为在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至1945年抗战胜利这期间发生在延安及陕甘宁边区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美术的总称。在时间上,这一段正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时期,有特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逻辑。以这段历史时期来界定延安美术比较容易把握延安美术的整体性特征。在空间上,延安有确定所指的地理概念,从文化场域意义上可以扩展为陕甘宁边区范围。
就是在这里,中共找到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新的落脚点,找到了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的出发点;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在这里,党和人民创造了优良的革命传统,孕育出“延安精神”;在这里,一个与数千年古代文化、近百年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截然不同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登上历史的前台。
本书名为《艺术为人民――延安美术史》,但不同于一般的编年史写作方法,更接近于问题史的写作,兼有延安美术史话和延安美术专题研究的性质。为了不割断历史叙述的连续性,第一章,讲述鲁艺的沿革和革命美术教育的兴起衍变时,单独成章贯穿整个延安美术的历史时期。从第二章起至最后的每一章既可单独作为一个专题,同时也是历史框架中之一环,基本按照延安美术兴起、发展、确立新方向、走向新中国这样的历史分期来叙述。第二章,主要阐述“讲话”发表前延安民族化、大众化的美术运动,在分析了延安美术与左翼美术运动的历史渊源后,分别从前方和后方、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论述和梳理。第三章,结合史实,辨析“讲话”发表前后延安美术思想争论的起因、实质,澄清在政策与艺术、旧形式利用、讽刺与暴露、西方现代艺术等几个方面的模糊认识。第四章,介绍“讲话”发表后延安美术在木刻、新年画、漫画、素描、连环画、插图、雕塑等各门类取得的新发展、新面貌。第五章,讲述延安美术在国统区和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第六章,讲述延安美术如何在各解放区开枝散叶、发展壮大并汇入新中国美术的河流之中。
《艺术为人民――延安美术史》
江西美术出版社 韩劲松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