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内监察制度建设思考

作者:刘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7-01

  □刘免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自身的纪律建设。100年后,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对腐败现象重拳出击。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下,系统考察中国共产党党内监察制度的变迁过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值此继往开来的历史性时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察制度一百年》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察制度的递嬗过程、运行机制与效果,分析其制度模式来源,历史地总结其不同时期的特点与经验教训,并就改革和完善现行党的监察制度进行理论思考与对策研究。本书从学理的角度,在新的体系下组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察制度相关问题的内容。

  具体来说,中国共产党党内监察制度建设大体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以1927年党的五大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为标志,至1949年为第一阶段,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党内监察制度,但在革命年代基本没有正式施行。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党的八大为第二阶段,党的监察制度开始实际运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1955年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代替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为标志,党的监察机关的权限有所扩大,职能有所拓展,地位有所提高,留下了宝贵的制度创新经验。1957年至1969年为第三阶段,党的监察制度建设遭受严重挫折。“文革”结束后至党的十六大为第四阶段,以党的十二大确立新时期党的监察制度的基本模式为标志,党的监察制度建设不断向法治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进入新时代,以巡视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两个责任”体制的确立和监察委员会的设立为标志,我国的监察制度建设发生新的变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监察制度模式正在形成。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察制度一百年》的作者纪亚光是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本书是作者在大量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察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总览全书,视角宽广,史论结合,体现了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本书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察制度构建为核心,将其置于监察制度建设的总体情况中去考察,从其与国家行政监察制度、群众监督制度的相互关系中进行分析和研究。更为重要的是,这项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对坚持和完善党内监察制度进行深入思考,提出党内监察制度建设应进一步探讨的两个问题,即党政监察制度的领导体制问题,以及党、政、群监察制度相结合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党内监察制度发展的背景、所起的作用、改革的方向以及启示。领导体制问题规定了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监察机关的职能大小和行使监察职能必要的独立性,直接关系到监察制度的运行效果。党、政、群“三位一体”监察制度体系的建设历程清晰地展现出以民主法治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取向。新时代对党政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相结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100年的发展历程,“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同样走过了将近100年发展历程的党内监察制度,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中不断探索,得以推进和加强,既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也有个别时期的深刻教训,需要我们结合现实不断研究和总结,汲取有利于今天加强党和国家监督制度体系建设的历史智慧和力量。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察制度一百年》

  译林出版社 纪亚光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