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而自然的回响

作者:宋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6-11

  □宋娜

  2018年春的一天,莫高窟雨雪交加,栈道积水严重,暂停开放。莫高窟官微爆出乐乐“巡山”后的照片。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和央视新闻也报道了莫高窟乐乐大王的故事:5岁那年,一直照顾乐乐的传达室张爷爷退休,将它带回了20多公里外的城里;没想到第二天,乐乐奔波20多公里,独自走了两天,回到了莫高窟。

  《莫高窟乐乐大王回家记》(人民日报出版社)以乐乐大王为视角,讲述它眼中莫高窟的神秘洞窟、四季风景和美好人物,道出了它心中天性的、自然而然的眷恋――“无论我在哪里,都会踏上回家的路”。

  以生动细节和准确场景说话。本书以图画说话,故事以第一人称“我”――乐乐视角讲述。随着视角转换,读者会感受到乐乐的心理变化,比如乐乐洗澡时的巨大泡泡,就是它眼中的美好世界;跟退休的张爷爷回城里时出现的几只巨大的箱子,也是乐乐视角下的观察,传达出要离开莫高窟的信息,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乐乐的茫然和不知所措的心理,为它以后回家做铺垫。乐乐的形象是具体而丰富的,这得益于一定程度的细节呈现,比如乐乐到城里后扒着窗户渴望回来的神情、在戈壁滩奔跑和询问小壁虎的场景,等等,都生动传达出了乐乐回家的渴望。

  传神、生动必须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原绘本手稿的一处场景中,白杨树显得有些纤细。敦煌研究院相关人员指出,70多年前常书鸿所长带领大家栽种的树苗,现在已经茁壮坚实。这幅图后来加粗白杨树干,加重树叶的苍翠感,在突出岁月流逝的同时,更注重细节的准确和场景的真实。正是得益于对细节的反复考量和追问,这部绘本的艺术感染力才有的放矢,更加有所依托。

  一幅灵动的莫高窟导览图。故事以莫高窟为背景,一开始就交代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以乐乐的口吻叙述出大小洞窟数量,将敦煌壁画中的动物禽鸟形象――北魏时期257窟中的九色鹿、北周时期428窟中的孔雀、中唐时期榆林25窟中的狮子等,逐一介绍给读者。绘本在有限的文字里,不断带领读者参观莫高窟世界文化遗产石碑、浴佛节现场、敦煌研究院学术报告厅、九层楼等,领略敦煌四时风俗和景象,这些是绘本依据莫高窟真实场景绘制。绘本通过乐乐的引领,无形中形成了一幅莫高窟导览图。这部小小的绘本,也因此超越了单纯的关于跋涉回家的故事母题,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关于莫高窟传统文化的内涵。

  是栖息之所,也是守望之地。在乐乐大王回家的故事里,有乐乐与妈妈之间的亲情之爱;然而更深入表达的,笔者以为,是莫高窟友善呵护乐乐的人情之爱。绘本画出了莫高窟传达室张爷爷对乐乐的悉心照顾,也展现了讲解员叔叔、阿姨对乐乐的友善关爱,当然还有来此地旅游的游客们对乐乐的呵护善待。在莫高窟,乐乐使得游客除了领略洞窟文物的千年文化,也可以感受世俗人间的烟火气。乐乐大王成了洞窟文物以外,行走在莫高窟的另一种日常生活“小确幸”。莫高窟,这颗丝绸之路上的闪耀明珠,也因此增加了更多亲和力和亲切感。

  莫高窟是乐乐大王的栖息之所,也是它的守望之地。我们不妨将乐乐大王回家的故事,看作人与动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友善有加的,一个关于爱的朴素而自然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