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机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5-20
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中,国有文化企业理应发挥排头兵和领头雁作用。
社会效益优先,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底线红线,是国有文化资产发挥社会价值的根本前提。在此基础上,也要着力考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从目前发展情况看,有的企业市场化程度不高、盈利能力不强,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经济效益有没有无所谓”。应该看到,企业如果不能盈利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再好的社会效益也无从谈起。因此国有文化企业必须转变“等、靠、要”观念,强化市场化经营方向,在确保社会效益优先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鼓励国有文化企业向市场要效益,监管部门的责任也很重要。要看到,监管与服务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作为出资人,监管机构要坚持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该管的要到位,同时要优化服务,找准工作平衡点。一方面要守土有责,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中,优化资产战略布局和结构调整,强化日常监督考核,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另一方面要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遵循市场规律调动企业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大力汇聚、用好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国有文化资产的保值增值。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文化的自信、文化企业的强大,都要靠我们奋力拼搏去实现。国有文化监管机构必须心怀“国之大者”,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担当作为的勇气,为文化企业注入生机活力,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不竭动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5月18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刘绍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