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推进快递包装治理成共识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3-17
□朱丽
近两年,推广绿色快递包装连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每年两会,人大政协关于邮政快递业相关的建议和提案,多数都是关注绿色发展的内容,尤其是快递包装。从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议和提案来看,关于快递物流包装的意见主要聚焦健全包装法规标准体系,搭建循环共用平台,加强包装科研创新,注重宣传引导等方面,系统推进快递包装治理渐成共识。
推动立法亟待完善配套制度
今年两会上,有建议提出,推动完善国家层面包装立法,加快制定快递包装清洁生产、电商快递绿色包装和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相关法规及配套制度。
目前,我国首部《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已出台,自3月12日起施行,聚焦规范邮政快递领域包装管理,包括包装的采购使用、包装操作等寄递全流程,明晰责任,立足管用实用,并在很多方面实现突破和创新。然而,快递包装治理是项系统工程,涉及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等环节。我国尚未制定关于包装的基本法律,当前还存在绿色产品、技术和模式供给不足,电商快递包装绿色协同治理机制有待健全,基础数据信息化统计缺失,快递包装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不高,社会化回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亟待完善法规体系和配套制度。
同时,也有建议提出,研究制定绿色包装、回收利用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事实上,行业已出台《快递封装用品》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11个,包括产品标准、绿色产品评价和操作等方面。此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明确制定包装材料与产品、包装操作、循环利用、包装回收等方面的标准体系。近期,国家邮政局还就2021年邮政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组织“揭榜挂帅”,标准体系落地正在逐步推动。
注重研发须全产业链协同
随着邮政快递业快速持续发展,推广应用循环包装将是快递包装绿色治理的重点方向。今年两会上,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建议推动循环物流建设,建设公共包装回收处理体系。也有委员提出,要通过政策鼓励、发挥产学研平台作用等方式,鼓励包装材料和产品创新,杜绝过度包装。
其实,在2020年1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意见》中,就要求加快推进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并明确了2022年和2025年的量化目标。但目前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还存在难点堵点,需要加强系统梳理和研究,推动全产业链协同,丰富回收方式和渠道,搭建可循环快递包装公共平台,促进包装通用、标准统一、平台互认,促进循环包装应用逐步扩大到不同使用场景、覆盖全流程环节。此外,建设社会化循环包装回收体系,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属地责任。
近年来,国家邮政局注重发挥产学研平台作用,开展邮政行业技术研发中心认定,支持围绕绿色产品和技术进行攻关,推进相关标准研制、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组织开展邮政业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绿色模式征集活动,培育扩大绿色供给。同时,《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也规定了邮件快件过度包装的严格法律责任,有效促进包装优化和功能设计,同时也明确聚焦邮件快件包装,加强产学研衔接的内容,有效促进邮件快件包装产品、技术、模式创新应用。
共建共治宣传教育尤为重要
在强化政府引领效果方面,有委员提出,要完善日常监测体系,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将快递包装回收等作为日常行为规范纳入大、中、小、幼各级学校的教育实践。
从目前来看,包装涉及产品包装、电商包装和快递物流包装,关于快递包装废弃物尚缺乏科学准确的分类统计,快递物流包装只是最外面一层。基础统计是有效治理的前提。《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也规定了寄递企业报告包装物中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等情况的法律责任。这还需要不断提升科技监管手段,推进邮政快递业生态安全信息化监测,提升行业生态环保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与此同时,快递包装绿色治理需要动员社会共建共治,宣传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近两年,国家邮政局持续开展“邮来已久、绿动未来”主题宣传活动,继续加强舆论宣传,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合力打造“绿色发展,人人有责,人人可为”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
建立国家级的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的创新创业平台,服务高端印刷包装制造业,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高新材料、技术、装备及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让更绿色、更智能、更安全的包装制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建立健全更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解决印刷包装行业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加强各部门、各行业协会及相关机构的相互沟通,建立重大项目、重大事件的协调机制,防止出现重大风险,及时管控。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 钟云飞
纸包装是目前全生命周期推进较为成熟的包装门类。要推进包装业的绿色治理,一方面要号召纸包装企业积极推进轻量化、减量化、标准化工作,倡导企业推进结构优化设计、推进去胶带化设计、推进产品绿色化设计,使包装产品真正实现从一个摇篮到另一个摇篮的循环。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绿色包装产品的认定,鼓励各产业使用绿色包装、助推产品的整体解决方案应用,减少过度包装、减少白色污染,鼓励消费者接受绿色包装,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与过度包装说不,与商家形成良好互动、多提绿色方案实施建议意见,促进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绿色发展氛围。
――浙江大胜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孙俊军
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对当前包装行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建议主要围绕包装回收、包装减量和绿色环保包装等主题开展,代表们的建议也为包装行业未来发展指出了方向。针对包装回收和减量方面的建议,包装行业需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可回收包装和简化包装行业标准,进而明确包装企业的生产标准。而绿色环保包装的推广则需要从多个方面共同发力,如政府加大对环保包装的推广力度,扩大市场需求;研发机构加快研发更具成本优势的新型环保材料;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环保包装企业等,通过扩大市场需求、降低生产成本和材料成本等方式提升环保包装覆盖率。
――深圳市裕同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张恩芳
本板块内容由本报记者祝小霖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