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两会归来话包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3-17
委 员 议
包装提倡大方简洁有文化内涵、有艺术感、有时尚性,同时又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国家出台的环保政策里,要有反对过度包装,提倡发掘自然材料,研制新的包装材料的相关内容。号召企业和设计师在包装设计上多采用自然的、可再生的原材料。号召从事材料研制的科技人员用天然材料来合成新的没有污染的环保包装材料。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 朱乐耕
近年来,电商物流的迅猛发展使商品包装过度问题更显突出。目前,我国包装行业涉及的法规散见于环保及其他行业相关的法律条文中,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包装法,建议依据我国国情,结合环境相关法律的原则性条款,制定诸如“商品包装法”的专门性法规,保障司法及执法等活动的展开。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 吴培冠
要切实加强对包装绿色化支持力度,为快递包装行业新技术应用、新业态推广创造良好环境,在产学研、成果转化方面予以资金和政策支持,寻求技术手段降低环保材料生产和使用成本。同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提高快递企业责任意识,使之承担环保义务,也是当务之急。此外,应积极发挥教育的长效作用。将垃圾分类、快递包装回收等作为日常行为规范,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并纳入大、中、小、幼各级学校的教育实践,通过长期的、全覆盖式的教育引导,在全社会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杨晓慧
农药的使用和监管,事关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人类健康安全等。为确保农村农药使用监管更加规范合理,农药包装废弃物合理回收,应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率。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成效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加大财政专项投入力度,提升回收处理能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谁生产,谁回收”相结合,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具体回收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 冯艳玲
本板块内容摘编自《中国文化报》等媒体
建绿色物流 设回收体系
□张近东
张近东
绿色物流不仅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不但可实现物流整体系统最优化,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对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绿色物流作为绿色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推动力,践行绿色物流理念,推动物流节能减排,可有效推动实现在2060年前将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降到零、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
随着绿色物流建设的深入推进,绿色物流建设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从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建议政府积极推进后绿色物流时代的绿色物流建设。
一方面,绿色物流的循环化需要预先投入一定资源来建设循环物流体系,因为投入大量的成本,单个企业业务量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平衡成本效益。越往下沉,所面临的成本压力越大。如果不能有效推进行业间循环物流就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对此,建议从利益需求差异化出发,健全环保立法从而共建循环体系,降低绿色物流运营成本,通过法律法规强制推动绿色物流体系建设。
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包装处理体系不完善,在环保回收和处理过程中,企业独立建设处理措施又面临专业化不足与成本投入高的问题,影响企业效益。对此,建议从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的建设上借鉴经验,以包装垃圾量大且可回收使用的特点作为出发点,参照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推动公共包装垃圾回收与处理体系的形成,从而降低企业包装成本,增加社会效益,加快绿色物流建设步伐。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
机制激励 治理电商垃圾
□张波
张波
随着宅经济、云消费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及疫情影响,快递、外卖行业发展迅猛,并产生大量包装废弃物,电商垃圾治理迫在眉睫。
完善法规标准,推动源头减量。一是全面贯彻落实《电子商务法》《快递暂行条例》等法规政策,加快研究制定地方法规及配套制度。二是研究制定绿色包装、回收利用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构建绿色包装标识和认证体系。三是借鉴亚马逊禁塑令的做法,积极推进电商快递包装减量化。四是发挥国家物流环保公益基金作用,运用大数据和智能算法推动快递包装创新改良。
坚持共同治理,夯实各方责任。一是强化政府政策引导,加快建立有效的绿色包装激励约束机制。二是大力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三是全面提高民众“主人翁”意识,通过媒体宣传、举办专题讲座、印发宣传品等活动,引导公众主动采用绿色包装。
强化产业培育,补齐产能短板。一是加强科学研究,鼓励快递企业与电商平台、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二是培育壮大可降解材料产业,打造一批全国领先的可降解材料和绿色包装生产基地。三是积极引导传统包装企业绿色转型,加快调整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
鼓励模式创新,健全回收体系。一是鼓励快递公司在校园、社区、办公楼等重点场所铺设绿色回收箱。二是创新电商物流配送模式,鼓励电商平台依托大数据分析手段,高效衔接上门配送与包装物回收。三是鼓励快递企业与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开展“快递+回收”定向合作。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循环共享 形成可行模式
□万捷
万捷
日益严重的外卖包装污染,使得外卖行业已成为国内塑料污染问题的重点领域。外卖年订单总量已从2015年的3.7亿单剧增到2019年的160.3亿单。外卖包装中近八成是塑料制品,其余为纸质品或木筷等,这些废弃的包装和餐具在现有的回收体系中极少会被回收,将带来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为此,要加快外卖包装污染治理。
明确主管部门,需多个部门联合共治外卖包装问题。解决外卖行业包装的污染问题,需要各相关方包括外卖平台、餐饮企业、包装生产企业等的协同合作。相关主管部门应制定外卖行业包装减量的阶段性和长期目标。明确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部门间共治工作。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外卖包装治理的责任主体,划定各主体的责任内容。从国家层面制定专门的外卖包装治理条例、办法,对涉及外卖包装治理问题的政策法规,需抓紧修订完善。灵活运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外卖平台等外卖包装治理责任主体。依照共同承担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清晰界定各责任主体在源头减量、替代循环、规范回收等环节的责任内容。
进一步挖掘一次性餐具源头减量的潜力。将“无需餐具”作为外卖餐具源头减量第一步,明确要求外卖平台相应优化产品功能,并制定“无需餐具”商家监管体系。通过平台对商家是否满足消费者“无需餐具”要求进行监管。对于消费者,加强引导、激励。
支持鼓励共享循环餐具模式试点与发展。建议政府为外卖餐盒循环模式发展提供税收支持。提供循环餐盒回收所需要的场地,鼓励容易形成闭环管理的场景优先试点,如高校、工业园等,形成可行模式后复制推广,激励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共享循环模式的新业态。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