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议堂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3-10

  北京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小明

  守护好城市的文化之光

  实体书店作为重要的文化设施和文明载体,理应在巩固先进文化传播阵地、推动全民阅读、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实体书店自身,应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功能定位上,定位于文化综合体、公共文化空间、社区文化会客厅和特色阅读空间,打造复合式文化服务平台,既服务读者,又服务作者、服务出版社;经营模式和业态上,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建立用户思维、精准用户服务、拓展空间运营、整合多元业态,构建多维度盈利模式。从政策层面,一是建议将实体书店建设纳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当中,采取市场化运作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的方式,在高校、社区、商场、园区等各个渠道进行全面、均衡布局,构建15分钟文化服务圈。二是建议政府规范图书线上渠道价格体系,特别是对新书在发行初期要严格限制销售折扣,努力营造健康、规范、良性的市场环境。

  最后,我希望全社会能给予实体书店更多的关注,守护好城市的文化之光。(张君成)

 

  深圳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昌龙

  变革服务方式,坚守文化阵地

  在传统书业转型的今天,实体书店如何获得更大的效益,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技术的变革必然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这为实体书店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条件。

  作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和主流阵地,国有实体书城、书店更应该积极谋求创新,从基本性、均等性、公益性、便利性、多样性等方面变革服务方式,借力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积极打造智能书城、智能书店。打破传统书店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桎梏,为传统书业插上科技翅膀,通过开展一系列基于数据采集与分析的科学管理和精准服务,使需求和供应更好地对接,实现线上与线下、文化与科技更深度地融合。(张君成)

 

  北京诚及所城市书店创始人庄宁

  书店之根本,仍是阅读之传播

  书店经营应该结合周边3到5公里的读者结构来不断调整和优化。

  第一,能量聚合。北京社区非常多,其实一家书店,无论设在商场还是街边,离社区都不会很远,在3公里的半径范围内,可考虑经由政府专项组织推动,由街道引荐,将书店与社区图书馆连接起来,比如说,书店制定一个家庭一年的阅读书单,读者购买阅读卡,可以阅读并借阅。

  第二,回归商业。书店归根结底是商业场所,开设一家书店之初,首先需要做经营模型和模拟,一定要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切实做到提供一个“文化空间”,满足“读者”的“多维”需求。

  第三,坚守文化。转型之路上要不断探索,思考书店经营之根本,一味追求转型,可能会本末倒置。我认为,书店之根本,仍然是阅读之传播。所以开设书店之人,要以快时代的慢心情,做好切实的定位,坚守城市的文化版图,书店方能赢得读者青睐,继而寻求商业价值。(李美霖)

 

  语文书店负责人刘海红

  帮孩子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作为实体书店中的一员,语文书店近年也在探索转型升级之路,尝试将贴近生活、引领时尚、适应市场的大众图书的销售与语文出版社读者服务部的功能和图书馆阅读业务相结合,成为集社、馆、店于一体的实体书店。

  作为语文出版社旗下的书店,我们一直以突出语言文字和教育的专业特色为己任。精心策划了一些线上、线下关于听、说、读、写的传统文化的活动。希望今后政府层面可以多多组织阅读推广活动,让孩子们每年都有固定的时间来书店或者图书馆里阅读,从而促进他们养成一种真正的终身阅读的习惯。(李美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