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天一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努力实现版权内容产业化

作者:吴明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2-25

  □本报记者 吴明娟

  

天一公司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常态化版权知识培训。

天一公司 供图

  始于1995年的河南天一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一公司),是一家从事图书策划、数字文化、教育考试研究、专业资格考试辅导、考试信息咨询和教育培训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公司,也是国家和河南省重点支持的智力文化企业。河南天一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献仓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公司通过图书自主策划和委托创作两种版权创作模式,已累计发行图书2万余种,每年以图书为主的版权产业化收入超过10亿码洋。每年密切合作的作者多达500余人,在实现个人作品的版权价值转化的同时,还实现公司版权内容的产业化。”

  建立健全保护机制

  作为河南省首批版权示范单位,天一公司高度重视版权创作、版权管理、版权登记、版权运用与保护等工作,无论是在制度流程上还是组织架构上均建立了成熟的版权运用和保护机制,运转、执行效果良好。

  在版权保护的宣传和培训方面,公司定期向员工进行版权知识培训,其中《防范著作权侵权》课程为新人培训班的必修课程,从新员工入职就要树立严格的版权意识。在公司各层级的会议上,法务部以案说法、权威解读等多种方式,对《著作权法》《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关于加强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保护的意见》等一系列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章,进行培训学习和解读。

  在版权管理方面,公司成立了由总编室统筹版权管理的各项工作,完善稿件管理、作者管理、信息流转等各项工作流程。通过与作者签订委托编写合同,提出版权要求,约定版权归属。通过审校环节严格审查图书稿件来源和内容,审查微信、微博、公众号的文章内容,避免侵权。

  另外,公司还很重视自身版权的保护。公司法务部设置专门的版权管理岗位、专业人员进行版权注册、申请,联合顾问律师定期进行打击盗版、保护版权等相关工作。公司成立技术研发部,进行计算机软件的研发和保护,以新技术进行版权保护。

  董献仓介绍,截至目前,天一公司已完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8项;作品著作权登记52项,包括24个文字作品、27个电影和类似摄制电影方法创作的作品、1个美术作品。此外,11个图书作品正在版权登记申请中。公司还完成计算机软件“天一文化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酷题优典)软件V1.0”“天一中学联考题库系统”“天一试卷扫描系统”“天一中学题库点题成金系统”“天一新奥精准题库”“天一移动阅卷APP”版权登记,并取得作品登记证书。此外,公司已经注册成功和正在申请注册的商标多达113个。其中,“天一文化”图形、“天一新奥”、“天一大联考”、“天一高考”、“自考通”等注册商标在相关领域家喻户晓。

  发挥版权的社会价值

  作为一家敢于担当的版权示范单位,天一公司不仅帮助作者和公司实现版权的经济价值转化,也在积极实现着版权的社会价值。

  2019年7月,天一向中国韬奋基金会捐赠了价值3万多码洋的书籍;2019年3月,以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组织的“光华公益书海工程”公益活动为契机,公司作为其中参与单位之一,捐赠图书24910册,价值70多万元,为全民阅读也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版权”力量。

  董献仓说,作为一家以内容研发为核心的智力文化企业,图书和试卷是公司现有产品的主要载体,直播、录播课、音视频和个性化的知识服务也是数字版权的载体,不管何种形式和载体,都是为客户赋能,为客户贡献价值。

  疫情期间,天一公司利用考拉网平台、天一大联考、天一高中圈、天一家长会等平台,整合数字版权资源,为广大中学教师、学生和家长,为成人教育、金融、工程、医学等各类职业资格考试考生提供丰富的音视频课程、在线直播授课、考试信息和应试指导等综合服务。公司利用天一出书网等平台,为客户提供图书策划业务咨询和服务,助力“停课,不停学”。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企业发展中“先行一步”进行版权保护,发挥版权的多重价值,让天一公司也被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评选为改革开放40年全国民营书业四十强企业、民营书业抗疫爱心企业,获得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郑州市出版物市场分级管理A级单位、郑州市出版物发行行业――十佳发行单位等称号。

  除此之外,公司还积极参与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组织的版权宣传和服务活动,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常年义务承担《郑州版权》杂志的编辑和校对、策划工作,展示郑州版权事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工作成就。

  董献仓表示,新修改《著作权法》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将为我国版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对促进多种形式的版权产业创新发展与繁荣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河南省首批版权示范单位,天一公司将不断深化和加强自身的各项版权管理工作,助力河南版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