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数字音乐平台发展何去何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2-25
从2004年至今,国内相继成立了酷狗音乐、QQ音乐、酷我音乐、虾米音乐、咪咕音乐等数字音乐平台。在经历早期“野蛮”生长后,数字音乐平台在版权保护的呼声下也迎来发展新拐点,若干数字音乐平台先后经历了兼并、重组、更名、关停、融资。
虾米音乐在2015年合并天天动听组建阿里音乐、酷狗音乐和酷我音乐合并组建了中国音乐集团;2016年,QQ音乐合并中国音乐集团;2018年,网易云音乐获数亿美元融资、多米音乐关停、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上市等……数字音乐平台在不断迭代更新的发展中,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虾米音乐平台关停的消息在2021年之始引发了诸多关注与讨论。作为国内较早一批创建的数字音乐平台,昔日的虾米音乐平台不仅曲库量大,平台对歌曲也有详尽的音乐风格划分和音乐信息备注,被用户称之为互联网平台的“音乐图书馆”。加之对独立音乐人的关注与扶持项目,平台曾吸引了诸多音乐人的入驻,并拥有数千万的注册用户。然而,由于资金、版权、运营等方面的问题,虾米音乐渐渐失去往日优势而退出市场。作为一款曾备受用户喜爱的数字音乐平台,虾米音乐的关停也为更多数字音乐平台发展带来思考。
先分享,后付费
版税分成模式埋下隐患
数字平台的版权一直非常备受关注,在虾米音乐发展的早期,鼓励用户自主上传分享作品,并引导用户自主付费下载作品,之后平台再依据购买记录将收入所得进行分成给版权方。这种先上传分享,后付费下载,再版税分成的模式,曾一度促成数字音乐平台曲库数量的快速增长。但由于多数数字音乐作品上线时并非得到版权方的授权,因此为平台之后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
吸引用户流量音乐资源的相对不足,是困扰数字音乐平台发展的主要问题。那些能够吸引千万流量的少数头部音乐人和作品是影响平台生存发展的关键,也是平台留住用户的“法宝”。相比之下,类似虾米音乐这样的中小型音乐平台在争夺优质音乐资源方面,并不具备竞争优势。而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用户需要在不同数字音乐平台之间切换听歌时,多数情况下仍会选用那些版权曲库更充足的平台。这也造成当前网络音乐用户分布不均,且相对集中的现状。
除了内容布局,资本变现也是影响平台存亡的关键所在。虽然当前我国网络音乐用户规模已达6.38亿,然而绝大多数的用户只是相对集中分布于少数几个主流数字音乐平台,并且用户的付费比例不高。类似虾米音乐这样的流播平台,虽然也曾年均用户活跃率位居行业第一,曾吸引超过70万音乐人入驻,然而付费用户比例却非常低,加之近几年用户活跃度不断下降、用户数量持续减少,这些都使平台运营不堪重负。相比之下,有的数字音乐平台致力于细化服务来进一步增强用户的使用“黏性”,通过持续提升用户活跃度和音乐服务支付比例,从而为平台的可持续运营储备能量。
需求不会减少
为音乐作品“买单”是最好的尊重
未来数字音乐平台发展将何去何从?笔者认为,首先,数字音乐仍是网络文娱的刚需,因此用户对数字音乐平台的需求不会减少,但用户会期待更高品质的音乐应用场景与服务。
鉴于此,平台仍需在曲库管理建设方面有所设计,不仅要建设储备具有一定规模与数量的、版权归属清晰的音乐曲库,还要在曲库分类与应用方面持续细化,并进一步完善智能推送与服务。未来的数字音乐平台将不仅是音乐播放器,还可能会与不同的生活场景相结合,并与其他智能设备相连接,从而营造全新的音乐体验场景。
其次,打造特色平台,在垂直领域持续深耕,仍是未来数字音乐平台发展的关键所在。尽管当前不同数字音乐平台发展所面临的难题不尽相同,然而,明晰版权、丰富内容、提升品质、细化服务、优化管理,仍是力促平台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不论是大而全,或是小而精,有特色有品质的数字音乐平台都可以吸引有需求用户的关注与入驻。
再者,加强完善数字音乐平台的合理有效支付模式,也是未来数字音乐平台发展所需要思考探讨的话题。数字音乐平台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用户良好支付习惯的养成,杜绝音乐消费的“免费午餐”现象,为音乐作品“买单”的付费行为,不仅是对音乐创作者,也是对歌手、平台、音乐从业人群最好的尊重。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