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年画重新成为春节“表情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2-19
□樊树林
年画是中国人春节最强烈的图像元素之一,在中国人千年文脉的传承中,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以烟火气的表达讲述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散发出隽永的魅力和穿越时代的意义。牛年春节,专题纪录片《年画・画年》登陆央视荧屏,带领观众走近年画,这是一个好的开头。
随着时代的演变,年画逐渐被边缘化而走进了收藏领域,成了一种小众化的文化载体。近几年,作为非遗的年画逐步被人所重视,让年画重新绽放出原来色彩的呼声也与日俱增,许多地方在年画的传承保护与弘扬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
2001年以来,四川绵竹连续举办18届“绵竹年画节”,还建成国家4A级景区“中国・绵竹年画村”,《德阳市绵竹年画保护条例》也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而一些民间艺人在年画的传承中贡献了力量,广东佛山具有“年画女侠”之称的刘钟萍,就坚守“百年解忧年画店”,用年轻人感兴趣的语言和意境,对年画寓意做了演绎。
纪录片《年画・画年》选择创新的视听表达语态,选用多种趣味方式展现年画的风采,将传统习俗的魅力最大化,并邀请52位传承人讲述古老艺术,贴近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更为可贵的是,纪录片在年轻人关注的恋爱、工作等热门话题中,有机融入年画文化元素,在轻松诙谐中为观众普及年画历史知识、美学魅力等。
年画曾经是春节的报春花,如今让年画成为春节的“表情包”,不能仅凭借春节期间的“鼓与呼”。这需要构建一个由政府引领、市场主导、学界研究、传承人带动的体系,发挥各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包括出版界,可以聚焦于年画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关键环节,通过创新和转化,推出一批符合时代精神的年画产品,让古老年画焕发出时代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