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萨,扎西德勒

作者:黄卫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2-18

  □黄卫来

  节日中的藏族青年。朗萨 摄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节日,也是整个西藏文化习俗的一个缩影。2011年5月23日,国务院批准将藏历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历是阴阳合历,将一年分为四季,以冬、春、夏、秋为序,全年354日。12个月以寅月为岁首,以月球圆缺周期为一个月。大小月相间,和农历一样,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同样设置闰月,用来调整月份和季节的关系。藏历新年与农历春节有十分密切的对应关系:有些年份,藏历新年和春节在同一天,有的年份,藏历新年比春节晚一天,还有的年份,藏历新年比春节晚一个月。2008年,藏历新年和春节是同一天,因为回内地过春节,错过了在拉萨过藏历年。而2009年,藏历新年为2月25日,即农历二月初一,正好比春节晚一个月。于是,我得以在拉萨和藏族同胞欢庆藏历新年。

  那段时间里,我作为西藏自治区劳动保障厅的代表,现场观看了西藏电视台的藏历新年晚会,欣赏了才旦卓玛、巴桑等藏族艺术家的精彩演出,出席了自治区政协举办的藏历新年茶话会,与西藏各族同胞和各界人士共话西藏民主改革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共祝祖国和西藏的明天更美好。当然,系列活动的高潮,还是藏历新年当天,到厅里的藏族同事家拜年。

  藏历新年那天,我和当时留守在拉萨的另一位厅领导祁厅长以及办公室等综合部门负责人早早到达厅里会合,几位藏族同志还专门穿上了藏式的节日盛装。按照自治区的统一安排,我们首先到厅附近路口的岗哨,给执勤的战士拜年。我们给执勤的战士敬献了哈达,送去了水果、牛奶、藏式的过年食品等,以此向他们表达我们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之后,我们以这个岗哨为起点,根据藏族同胞的习俗,按照顺时针方向挨家挨户到厅里的藏族同事家拜年。因为我还不太熟悉西藏的礼仪,怕闹出笑话,特别是这样的拜年活动,还可能涉及民族或宗教问题(有些同事的配偶信奉藏传佛教),而祁厅长是来自青海的土族干部,长期在藏工作,他夫人是藏族,对藏族的风俗和礼仪了然于心。所以,那一天,我一直小心翼翼地随着祁厅长,他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我们首先到达的是培训就业处扎西处长家。扎西处长的家乡在后藏日喀则,为人忠厚,温文尔雅。为了迎接我们,扎西处长和他夫人早早换上了藏式礼服等候在门口。“洛萨,扎西德勒!”(洛萨是新年之意,扎西德勒即吉祥如意)扎西处长和他夫人热情祝福并给我献上哈达,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一边说着“洛萨,扎西德勒”,一边给扎西处长和夫人回敬哈达。说祝辞的时候,我看着扎西,故意在“扎西”处停顿了一下,扎西会意地笑了,他夫人和在场的其他人也笑了,大家明白了这个“扎西”还有特指扎西处长之意。之后,我和祁厅长走到扎西家堂屋供桌上的切玛旁,用手捏取一点糌粑、青稞向天空抛撒三次,以示敬天、敬地、敬主人,然后在嘴里尝一点,继续祝贺“扎西德勒”!

  这里要好好介绍一下切玛。切玛是盛装麦子、酥油、糌粑等供物的木斗,又称“卓索切玛”,是藏族人民象征祥瑞的一种吉祥物。重大节日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制作这种叫做“切玛”的五谷斗,绘有彩色花纹的木盒左右分别盛放炒麦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过年专用的,所以又叫洛萨花)。还要用水浸泡一碗青稞种子,使其在新年时节长出一两寸长的青苗。切玛和麦苗供奉在神案正中,祈祷来年五谷丰登。

  到藏族同胞家拜年,酒自然不能少。女主人提着披挂哈达的铜壶,倒在几只很大的铜碗里。扎西说:“黄厅长是这个藏历年第一个来家里的汉族兄弟,今天特别把铜壶和铜碗请了出来,请黄厅长喝酒一定要尽兴!”藏族同胞喜欢铜质的物品,每家每户都会有铜锅、铜壶、铜碗、铜勺等等,当然,平常也不一定用。启用铜壶铜碗敬酒,表达出了扎西夫妇的高兴之情。在西藏喝酒,讲究“三口一杯”:主人倒满酒,客人用手指沾酒弹三下,同样是敬天、敬地、敬主人之意,说一声“扎西德勒”,然后喝一口;主人再倒满,客人再喝一口;如此反复者三,主人再次倒满,客人一饮而尽!喝完,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如此三口一杯地向扎西夫妇敬了酒。

  虽然扎西夫妇一再挽留,希望我们多坐一会儿,多喝一杯,但想着还有许多同事在家等着,过一会儿我们还是说着“扎西德勒”向热情的女主人告别,而扎西则随着我们去往下一家。那一年,厅里在拉萨过年的藏族干部有30多人,我们都一一到家里拜了年,向同事及其配偶、父母、孩子致以最诚挚的祝愿。

  临近傍晚,我们最后来到了祁厅长家。因为许多同事都在我们看望后,跟着参加下面的拜年活动,也因此我们的拜年队伍越来越壮大,等到祁厅长家的时候,已经有20多人!祁厅长长期在厅里担任领导,他夫人赵大姐与厅里许多同事都熟悉,本就热情好客,加上有我这个来自北京的兄弟到来,早就带着一双盛装的儿女准备好了美味佳肴,在完成敬哈达敬切玛的仪式后,宾主一起坐进了祁厅长家的藏式客厅,大家豪迈地痛饮起来。

  在西藏,无酒不成席,更无歌不成席。祁厅长的家同在青藏高原,又长期工作在西藏,加上赵大姐是藏族阿佳(阿佳是大姐的意思),他们会唱很多藏歌。喝到高兴处,祁厅长和赵大姐端起酒杯,走到我面前:“欢迎黄厅长来援藏,也欢迎黄厅长来我们家过年,我们以藏族最隆重的礼仪,给黄厅长献首歌!”

  “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叫光明……”

  这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端起了酒杯,和着他们的歌声,唱起来,跳起来:“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叫中国!”

  是啊,就像歌里唱的,我们这些来自不同省份、不同民族的干部,在藏历年这个藏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里,在拉萨与藏族同事载歌载舞,举杯相庆,我们都是中国的儿女,藏汉一家亲,我们永远都要亲如兄弟姐妹!

  (作者系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