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创意互动海报《冬奥会“上手”体验图鉴》
沉浸互动提前感受冬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2-09
□本报记者 韩萌萌
盼望着,盼望着,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来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新华网推出的《冬奥会“上手”体验图鉴》,将场馆建设亮点、赛事项目特点等老百姓关心的冬奥会话题,通过创意互动海报的形式呈现,收到10万+的点击量和众多热心网友的留言,可以说是近期冬奥话题中非常成功的融合创新报道案例。
长图漫画讲好冬奥故事
说冬奥,盼冬奥,可冬奥会的赛事都有什么,又有哪些看点,说实话一般人对此的熟悉程度远远不如夏季奥运会。在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如何向普通受众介绍冬奥会,讲述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故事和最新进展,绝对是一个“技术活”。
比起传统报道中的“我说你听”,《冬奥会“上手”体验图鉴》更擅长用漫画长图讲述冬奥故事。
“我想体验一下冰壶运动。”“走呗,一起问问专业人士怎么玩!”海报从两位普通人的对话切入,介绍冰壶项目的特点更具带入感,再加上插画风格的回答,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冰壶比赛的规则,相信下次再看比赛的时候,人们就知道为什么冰壶前面的两位运动员要在冰面上不停地刷。
紧凑相连的三幅漫画,不仅让网友明白了冰壶项目是一个既“烧脑”又需要考验团队配合能力的比赛,还给了已经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网友希望:以漫画形象出现的新华社记者告诉大家,“冬奥冰壶赛道”向市民开放。
这种创新报道形式的背后是用户思维,不仅要让更多的人看得懂,还要让想看、爱看的人,看完了记得住,甚至用得着。
《冬奥会“上手”体验图鉴》的设计者选择长图漫画这种时下颇受欢迎的表达方式介绍北京冬奥会,就要在谋篇布局上下一番功夫,讲什么、怎么讲,越想把故事讲得轻松活泼、有趣味,越要在细节上追求精致。页面点开的一瞬,漫天飞舞的雪花落在一棵棵高大挺拔的青松上,瞬间营造出一派壮丽的北国风光,一名速滑运动员在弯道风驰电掣般闪过,让人不由自主地心潮澎湃。故事开始前还不忘提醒一句“图内有彩蛋”,处处有新意的同时,也体现设计者对受众的心意。
“上手”体验参与感强
单凭想象,人们很难了解水立方化身冰立方之后的模样,也无从知晓在举办过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国家体育馆里如何打冰球,更很难有机会体验跳台滑雪、自由滑雪的紧张刺激。《冬奥会“上手”体验图鉴》设计的点击互动环节,让人们有机会发现,冬奥会比赛项目和多个场馆,比想象中还要梦幻。
动动手指头,清除屏幕的那一刻,水立方的泳池赛道变为冰壶赛道,醒目的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引发无数畅想;自由滑雪的高台就在眼前,难道不想体验一下?轻轻点击一下屏幕上的“体验自由滑雪”,一个正在空中翻转的运动员出现了,互动场景下出现的场面给人留下的印象分外深刻,自己“上手”带来的参与感将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对于冰雪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冬奥会“上手”体验图鉴》的互动体验让手机屏幕前的受众,有了尝试冬奥会多个赛事项目的机会,观众也可以过一把运动员瘾,这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一定会让更多人想去实地体验冰雪项目。对冰上、雪上运动开展科普不仅回应了大众的期待,也是在冬奥会来临之前非常有必要的活动。短道速滑都需要哪些装备?冬季两项包括什么?这些之前的“冷知识”将会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热起来。
另外,整体风格的年轻化,语言的大众化都更容易引发共鸣,《冬奥会“上手”体验图鉴》留言中,很多网友都用“带感”来表达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