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护航安全识别

作者:祝小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12-16

  □本报记者 祝小霖 文/摄



  “无墨印品”新技术吸引观众前来咨询。

  邮票雕刻凹印技术吸引观众细细品味。

  以结构色代替油墨印刷。

  紫禁城建成600年纪念券。

  莫桑比克总统选票集合各种防伪技术。

  定制化图案变色膜。

 

  在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的展位上,只要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通过专有的APP扫描“紫禁城建成600年纪念券”上的“太和殿”,就能在AR中看到飞龙腾空而起的场景;走进苏州印象镭射科技有限公司的水墨画风格展台,一款款利用光线反射、折射、散射等原理形成色彩的“无墨印品”引发广泛关注……12月8日―9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第十六届证卡票签安全技术展览会现场看到,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邮票印制局、苏大维格、苏州印象等防伪领域代表性企业,均展示了一批最新产品、技术和安全防伪解决方案,各种防伪“黑科技”纷纷亮相。

  “所见非真”光学防伪创新应用

  不使用油墨,包装盒上的防伪标签能印刷出彩色吗?记者在苏州印象镭射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上,看到了一枚枚颜色丰富且立体的防伪标签。与传统印刷方式不同的是,这些都是苏州印象的“无墨印品”。

  苏州印象销售经理王四奎告诉记者,所谓“无墨印品”,其实是在以全息技术为核心的微结构制造的应用上实现了新突破。它利用微结构对光线产生的衍射、反射、折射、散射等原理,由此产生了完全不同于化学颜料的物理颜色,实现了完全不需要油墨的印刷。在自然光下观察,随着人眼视角的改变,不同的标签会呈现出颜色变化。

  比如苏州印象在展会同期“光学防伪设计及雕刻凹版艺术展”上展示的“牡丹亭”,就采用成像光刻设备雕刻所生成的微纳结构,以无墨印刷技术,以立体图像诠释昆曲名媛的美妆。同期展览的另一款“image”样式的标签,也运用无墨印刷环保设计理念,通过衍射彩色和散射白色的微纳结构色组合,使整个标签更具有灵动性。“其实就是用结构色来减少甚至完全替代油墨印刷,这代表了未来光学防伪技术的发展方向。”王四奎告诉记者。

  以激光全息为基础的光学防伪技术在我国已发展了30多年,如今已不断扩展到最新流行的立体金属浮雕、菲涅尔透镜、微透镜集成成像、光子晶体变色等光学防伪设计和工艺。苏大维格此次在展会现场就带来了全新的菲涅尔计算全息效果和菲涅尔浮雕效果,并汇集在一张小小的卡片上进行展示。

  苏大维格技术中心产品开发部副部长左志成告诉记者,比如菲涅尔全息是通过设计和多维图像处理算法得出的微米结构。在裸眼状态下,略微呈现透镜光影效果。而在点光源下,则呈现动态的3D立体图文,具有极强的纵深感和动感,防伪级别较高,适用于证卡、烫印膜、定位纸等领域。

  数据赋能系统设计服务增值

  全息镭射定位烫、光变技术、防伪粗细浮雕版纹……一张莫桑比克总统选票上集中了各种防伪技术,这是艾思芸集团为海外客户提供的防伪票券设计方案。

  展会现场,艾思芸集团外贸部主管蔡雪婷向记者介绍,大到政府机要文件,小至个人身份铭牌,艾思芸集团提供多样性的防伪解决方案。如票券的防伪主要体现在防伪版纹设计方案、高端印刷工艺、特种防伪材质及特殊防伪油墨等方面,主要应用于总统选票、护照、签证、税票及各类出行证、身份识别卡。此外,艾思芸集团还搭建了ASY SaaS平台,基于一码多用提供“芸服务”。厂商可在平台定制各种应用软件服务,包括防伪鉴定、商品进销存与防窜货、工业生产数据管理等一系列解决方案,并提供了数据存储挖掘等相关的增值服务。

  同样以数据赋能的还有高铭科维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在该公司展位上,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幅植入了纳维码的画作。裸眼无法看到画作上的任何附加物体,只有通过特殊工具的辅助,才能看到该画作中所嵌入的可发光的纳维码,利用特殊仪器扫码可获取画作信息。

  高铭科维总经理刘华在展会同期举行的中国防伪溯源与品牌保护技术论坛上解释了这一点。他说,纳维码技术实际上是基于空间编码技术、采用新型发光材料的光学编码与识别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改变过去条码和二维码的编码与印刷方式,用纳米材料制成的纳米墨水代替普通印刷材料,把平面的黑白印刷点变成立体发光点,通过光学编码进行数据承载,并使用特殊光学手段进行快速识别。

  “现阶段,我们已经通过成熟的产品进军工业互联网、流通溯源、证卡防伪等领域。借助搭建纳维码数据服务引擎,希望能够成为物联网大数据生产服务商,为行业大数据服务赋能。”刘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