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评价体系:促印刷产业链共赢

作者:王勤 祝小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12-02

  □本报记者 王勤 祝小霖

关注行业标准

  出版单位

  质量是出版单位甄选印刷供应商的重点之一。

  全行业要参与质量标准化建设。

  期待数码印刷C9评价体系推出。

  印刷企业

  C9评价体系进一步解决了行业内的色彩复制标准问题。

  帮助企业发现管理漏洞,提升企业印刷质量管控水平。

  标准还需进一步向其他承印材料、印刷方式拓展。

  作为国内自主研发的品质评价体系,C9印刷包装品质管控与评价体系至今已发布2年。凝练China、Color和Control的“C”,代表青、品、黄、黑等9个控制点的“9”,这一由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发、行业共享的评价体系,在色彩管理、品质管控等方面,集出版单位、印刷企业、物料供应商等技术与经验之大成。

  日前,在全行业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之际,在落实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推进印刷业绿色化发展的意见》中“完善印刷业绿色化发展的标准体系”的要求下,图书印刷品质管控标准化“产、需、研”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从座谈会现场了解到,今年C9评价体系不仅取得重要研发成果,更通过印刷包装技术服务与质量管控等服务出版社等终端客户,助力整个行业品质提升。

  出版单位说

  参与质量标准化建设

  一直以来,图书印制质量标准化建设都是出版印刷产业链关注的焦点话题。关于印制质量供给端和需求端“门当户对”、合作共赢的呼声不断。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部高级主管郭绪表示,出版单位和印刷企业应成为产业链上的命运共同体,重点关注印刷企业质量标准化管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印制部主任郑志业同样认为,全行业要参与质量标准化建设。

  在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国良看来,质量、周期、成本、协同是出版单位甄选印刷供应商的重点,其中质量环节的标准化涉及控制过程、人员和设备的稳定性、外包管理、质量策划能力等各个方面。

  好在立足国内印刷生产环境与需求的C9评价体系正引领行业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生产。郭绪认为,C9评价体系作为出版单位与印刷企业,不同印刷企业间沟通的标准化平台,能够帮助行业降低潜在质量风险。

  “我们一直重视认证工作,已通过质量、环保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国际认证,也一直期待有本土的质量管控标准化体系。”童趣出版有限公司出版部主任马兴旺表示,如今有了C9评价体系,对行业来说是件好事。如果条件成熟,出版单位有必要将C9评价体系作为优选供应商的必选项。

  印刷企业说

  C9绝不仅仅是一张纸

  对行业来说,C9评价体系是对印刷企业工艺控制和品质管理进行第三方合格评定的有益尝试,是中国印刷包装业自己的评价体系。自2018年在第七届中国国际全印展上发布以来,业内已先后有数十家印刷包装企业获得C9资质。

  “C9证书绝对不仅仅是一张纸。”作为第一批通过C9评价体系的印刷企业,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制版车间主任胡卫兵回忆最早接触C9的情景时仍感触颇深,“最初有些不以为然,以为像部分国外认证一样,在特定环境下打个样张、发个证书就完事了。但在推进C9评价体系的过程中,确实弥补了自身既有标准的缺口,也改善了很多老师傅们习以为常的不足。”

  同样是首批通过C9评价体系的印刷企业,河南新华印刷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沈延伟认为该体系架起了企业与行业间进行色彩管理沟通的桥梁。“色彩管理工作很多都是针对涂料等常用的印刷材料的色彩复制标准。C9评价体系进一步解决了行业内的色彩复制标准问题,增加了季度性检验工作,效果很好。”沈延伟说。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栗延章也谈及了C9评价体系对规范印刷工艺流程的益处,“该体系可帮助企业发现管理漏洞,提升企业印刷质量管控水平”。

  重要成果谈

  提供精准管理服务

  原稿、打样稿、印品颜色不一致;同一份文件,出版社、印刷企业屏幕显示颜色不一致;耗材批次不同,质量难保证;印刷规范执行不到位……这些都是出版单位和印刷企业的质量管控痛点,而C9评价体系恰好应痛点而生。如今,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C9胶印ICC(国际色彩联盟)特性文件即是今年研发的重要成果。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赵鹏飞介绍,采集大量国内样张数据,通过模拟分析,C9评价体系推出了符合中国实际印刷情况的胶印ICC特性文件,以适应国内物料和印刷特点,为出版单位和印刷企业提供印刷输出指导,填补了中国ICC的空白。“随着数据采集量的增加,我们将为行业提供更多符合国产材料、更加适合国情、更加精准的色彩控制和品质管理服务。”赵鹏飞说。

  对C9评价体系,出版单位与印刷企业也充满期待。科学出版社运营主任助理张克忠表示,科学出版社的图书已绝大比例转换为数字印刷方式,希望尽快推出数码印刷C9评价体系,并愿意作为需求方参与到数码印刷C9评价体系的前期研发中。

  沈延伟认为,C9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向其他承印材料、印刷方式拓展,全面解决出版单位与印刷企业色彩复制标准问题,推动印刷业色彩复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