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数字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作者:宋吉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8-17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宋吉述

  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电子书、移动阅读、有声书,而且形成了网络课程、培训讲座等知识服务新模式。“十四五”期间,5G、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必将对出版业各环节都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推动出版业发展的新动能。

  新兴技术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信息传输与显示技术的革命加快了出版内容向富媒体化转变。1999年电子墨水的发明,促生了2007年Kindle电子阅读器,电子墨水特有的省电、护眼等优点大幅提升了阅读的舒适感,从而带动了电子书的飞速发展。但其后十几年,电子纸技术没有本质性发展,而视频图像显示技术日新月异,这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不是技术突破难,而是整体性文字深阅读的社会需求弱。5G的普及带来信息传输速度的巨大提升,更加有利于各种高清音视频的传播。我们看到富媒体化将是线上阅读的必然趋势,出版业应在内容创新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其次,VR、AR等技术进一步丰富内容呈现形式,使出版内容更加丰富化、多元化。VR、AR被视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通用性计算平台,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方法带来颠覆式变革。将AR技术与出版业相结合,虽然目前还存在技术、内容和标准化等方面的瓶颈,但可以通过聚合媒体形式,增强出版物个性化并进行实时交互,有助于解决传统出版业缺少互联网属性、难以提供增值服务等不足。

  再次,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普及将有可能重塑出版流程,优化出版服务模式。尽管人工智能与出版业的有机结合尚待时日,但其对出版各环节的影响正日渐深入。从出版流程来看,编辑、校对、发行等环节一些重复性强、创造性弱的环节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数据、信息的智能分析也有助于图书选题策划、营销推广。更应看到的是,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分发与个性化推荐将改变数字内容的分发机制。

  最后,区块链等新技术助力数字版权保护,优化内容发布环境。与金融、音乐等产业不同,区块链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还处在起步与探索阶段,但其在数字版权保护方面的技术价值将逐步显现。在电子书与数字内容的发布领域,区块链技术也有助于实现数字内容的转售、借出或者赠送等。

  与活字印刷、激光照排等出版行业技术革命不同,数字技术对出版业有着正负两面性:一方面赋能出版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多元化机遇;另一方面也在深刻改变社会文化消费结构与习惯,对出版业的现有生态环境与商业模式形成巨大挑战,数字化转型升级变得更加迫切。

  出版业如何拥抱新技术

  出版业要走创新与融合发展之路,就必须紧紧拥抱数字技术,抓住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实现产品形态、商业模式与服务价值的多元化。

  第一,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各种新技术、新模式,并树立开放的出版理念。我们要看到,两个因素影响了当前出版社对新兴技术的掌握与应用:一是在出版理念上把出版主业过分狭义化,对互联网出版的各种新形式看不懂、看不起大大制约了转型升级的多元化发展方向,对新兴技术的认识与应用自然无法跟上。二是就传统出版物而言,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是有限的,无论数字显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强大,对传统图书甚至简单转换品如电子书的生产营销作用都不大。冷漠与隔阂的背后是业态创新不够。当出版社需要线下线上相结合,在线上发布大量内容,与读者建立联系并形成高效互动时,必然需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协助。因此,只有加快产业创新,才能与技术能力提升形成良性互动。

  第二,密切关注技术的发展趋势,多种方式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好的数字化产品,除了优质内容外,必须有良好的技术呈现,也必须有强大的网络平台进行支撑,而且内容与服务的界限不断模糊。因此,出版社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发展,产品研发正走向两个似乎相背离的方向:一方面产品技术门槛提高了。现在开发一个数字化产品,如果不带图像、声音识别之类的人工智能技术,从诞生起就过时落伍了。另一方面,技术开发的门槛反而降低了,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几乎都有现成的服务平台提供完整底层服务。百度、腾讯、阿里等提供的智能开发平台功能越来越完善,产品开发者可以利用其比较方便快捷地制作出具备很多功能的数字化产品。因此,出版社的技术发展方向与人才培育必须变革,要减少底层网络技术人才,增加应用性开发人员,强化编辑与技术的融合。

  第三,着眼与纸质出版相结合,提升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自媒体、直播等数字化手段,不仅是纸质出版的助推器,也是融合出版的基础。因此,应该积极尝试通过在图书、期刊上加二维码等方式,强化纸质内容与数字内容的融合,提升纸质出版物收入,实现数字资源价值。同时与出版内容相结合,探索直播、短视频等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在各种主流自媒体平台上打造精品账号,建设自媒体矩阵,探索新的内容运营模式。

  第四,强化内容优势,把技术置于内容产业发展的底盘上。互联网企业依托技术优势搭建起内容汇聚平台,形成了一些成功案例,导致我们在探究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中往往过多强调技术驱动模式,出版企业常常围绕新技术亦步亦趋,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实际上,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纸质出版,所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内容基础不扎实。传统出版中所存在的数字化版权不健全、内容专业化和深度厚度不够、适合于网络消费的音视频资源较少、独家高端资源缺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转型发展。因此,在不断提升技术力量的同时,出版企业更应利用强大的编辑力量和判断能力,紧密联系传统出版,发挥好内容优势,要通过整合各方面出版资源强化内容与信息服务能力,实现由传统出版向现代信息与知识服务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