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融合发展 重构产业生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8-17
□中文在线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童之磊
“十三五”是出版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和质效提升的关键时期,数字出版是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核心驱动力。众多出版单位持续探索融合发展之路,加大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在技术手段、运营模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创造融合型内容产品,加强数字时代版权保护,取得了突出成绩。但相较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出版业的数字化依然有较大差距。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线文娱产业增长态势得到激发,产业价值进一步放大。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出版业与在线文娱内容的各形态将进一步深度融合。5G时代,新业态、新形式的创新突破将为出版业提供活力和新的增长点。
中文在线集团作为中国数字出版开创者之一,以“文学+”“教育+”双翼飞翔为企业发展战略,2015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数字出版第一股”。结合中文在线业务实践,我在此对“十四五”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探索多元化、多层次人才培养,推动数字出版持续发展。
出版业融合发展最关键的是从业人员的提升和转变。全媒体时代,内容生产者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策划、编辑、校对和发行,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用户增长和平台运营等人才成为稀缺资源。但传统出版业在薪资待遇、激励机制等方面都缺乏吸引力,进而导致创新能力滞后。此外,用户多元的泛娱乐需求也带来一定挑战。网络文学和有声书、短视频、网络动漫、游戏、网络直播等在线文娱内容形态进一步交叉结合,呈现出新内容、新业态,也亟须吸纳网文作家、影视制作、音频制作、新媒体营销等多元化、多层次人才。通过合理的人才培养和薪酬激励机制,吸纳更多优秀人才,是数字出版业转型融合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认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需要产学研各方参与。首先,要依托知名大学的专业课程优势,构建大出版、大文化、大编辑和互联网技术、新媒体运营等综合学科背景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体系;其次,要加强课堂与企业、研究机构等实训基地的结合,让学生在源头上成为应用型人才;再次,在几年的学校培养之后,企业要成为“社会大学”的主体,为行业长远发展培养有优秀实战经验的人才。
中文在线以打造数字内容平台为核心,集聚驻站原创作者370万人,与600余家出版机构合作,签约作者2000余人。为了能让作者安心创作,公司旗下17K小说网、四月天文学网和汤圆创作推出了完善的作者福利和晋级体系,还联合网络文学大学为原创作者提供分级培训和奖学金。同时,公司围绕网文作家培养,集聚一批优秀的内容编辑、平台运营、IP开发和营销推广等人才,保证公司各项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打造规模化、专业化维权服务。
版权是数字出版企业持续运营的基石,保护正版、打击盗版一直是内容创作者的难题。2016年以来,一系列打击盗版的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网络文学行业正版化和规范化发展,用户付费习惯逐渐建立且不断深化。但是,由于数字出版技术发展,盗版越来越便捷和隐蔽,而维权难度也在加大。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总体盗版损失为56.4亿元,其中一些热门作品的侵权盗版率更是高达80%以上。
我认为,要建立数字出版反盗版联盟,通过行业集体力量和专业维权服务,推进数字出版版权环境建设。中文在线组建了专业的维权服务团队,帮助作者和合作伙伴打击盗版。公司先后起诉了盗版网站上千家,运作知识产权保护案件近万件,涉案作品超过10万部。在以民事诉讼作为主要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有关行政执法、公安机关等部门的沟通联络,增加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刑事保护的投入力度,寻求全方位、多元化知识产权保护方式。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动出版业升级再造。
互联网大幅拓展了全民阅读服务的范围,阅读方式、用户交互端口和界面、教育阅读交互技术等都在发生着全方位变革,传统的阅读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APP、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传播工具的推陈出新,正在推动新一轮出版业生态重构。
我认为,出版机构要摆脱“试一试”“停一停”的踌躇,坚定不移地把提高技术研发投入作为长期战略,聚拢互联网行业优秀人才,开发真正的互联网产品,才可能找到新的增长点。中文在线拥有丰富的正版数字内容资源,可提供网络文学、电子图书、有声书、视觉互动阅读平台、影视等多元数字内容;同时,提供多终端产品和运营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APP、电脑端、电子墨水屏阅读器、云屏数字借阅机等多种软硬件设备,在不同场景下尽情享受美好阅读体验。
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出版业必须将加速融合发展提升到战略层面,以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为引领,在人才、内容、技术、渠道和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以适应互联网和5G新时代数字出版业发展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