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中感恩 传承中前行

作者:本报记者 郝天韵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19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于世界的广阔舞台之中,必有其来时路。此来时路,承载着丰厚的历史记忆与文明传承。纵览本期总榜榜单,这些好书不仅带我们回望中华文明的气象万千,也追溯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

  探析中华文明引领科技创新

  中华文明的精神基因,蕴藏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与世代传承的习俗风尚之中。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组织编写的《中华文明的精神追求》(中信出版集团),以“天道”“治世”“修身”三大篇章为架构,从天地、家国、君子等12个维度,精细勾勒滋养民族精神的宏阔图谱。“这既是一部文明解码之书,更是映照中国道路的精神之镜。”中信出版集团董事长陈炜表示。

  作为“文物看中国”书系之一,《金银器的春秋》(浙江人民出版社)聚焦唐、宋、明三个金银器发展史上的璀璨高峰,作者扬之水以纸上文献观察地下文物,用独特的视角考量不同历史时期观念与金银器审美取向塑造之间的联系。翻开该书,我们依稀可见千百年前的动人时光。

  科学技术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活力,即使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中国科学家也以笔为剑、以科学为盾,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保存学术火种、助力抗战救国。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公的《奋起——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以珍贵史料展现抗战时期中国科学家以科技为武器投身民族救亡的壮举。“愿本书的出版,能够向社会公众更全面生动地展现中国科学家的抗战与抗战中的科学,愿前人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中铸就的科研精神与学术成就,能为一代又一代人所延续。”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舰如是说道。

  当年那些抗战中的科学家,倘若看到今日之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想必会百感交集,无比骄傲。深圳经济特区就闯出一条新路。从一座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用45年创造了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前列、科技创新引领全球的奇迹。《先行之路: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模式》(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深圳出版社)系统梳理深圳经济特区45年的发展脉络,记录特区建设的壮阔历程,更通过深圳之变,洞察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逻辑与创新密码。

  聚焦书生报国刻画文化群像

  抗战时期,几代藏书家苦心积累的古籍四处散佚,日本军方有计划地对我国珍贵古籍进行大规模掠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吴真怀着对抗战时期中国古籍遭受“书厄”的关注,将目光聚焦在藏书家郑振铎身上,再延展到以郑振铎为中心的,抗战时期的地下文献保护工作。于是,在她的新作《暗斗:一个书生的文化抗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重现了郑振铎在1937年至1945年留守上海的日常生活史,讲述他在极端环境中如何为国家抢救珍本古籍,坚守在文化抗战的第一线。

  长篇小说《桃花坞》(作家出版社)聚焦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精神成长,以江南文脉为经、救亡图存为纬,编织出一幅兼具历史厚重感与人文温度的时代画卷。“先辈们在苦难中奋力前行的历程,一直深深烙印在我心里。”该书作者、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尧在研究西南联大知识分子时常常会想,“如果回到那个年代,我是西南联大的师生,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正是这些记忆与思考的叠加,让他决心创作这部抗战题材小说。书中塑造了鲜活的桃花坞人物群像,彰显了中国人的精神探索、民族气节、人生追求、生活状态与价值坚守。“读这本书时,读者仿佛能看到当年的学子在烽火岁月里奋斗的身影,听到战火中的读书声,感受到知识分子身逢乱世的冷静与成熟。”《桃花坞》责编单文怡说道。

  铭记先烈事迹奋力开创未来

  战火中的知识分子在废墟之上守护文明火种,战争中的孩子承受着难以想象的重压,却依然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和韧性,绽放童心之美和人性之光。

  《芥园花铺》(接力出版社)讲述了芦花镇上罗友梅一家以花铺为掩护传递抗日情报,以及抗战胜利后收养日本孤儿的故事,展现了中国百姓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民族精神,以及中国人的坚毅、仁爱与宽容。

  如何书写战争的惨烈,同时以适合儿童的文字进行表达,是一大挑战。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表示,“《芥园花铺》很好地把握了这一尺度,揭示了在历史进程中,不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人性的光辉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根基。”

  辽宁作家张忠诚在《牛轭山下》(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中,除了写传承、歌颂、纪念,还写下了勇气——一个叫白丑的小女孩的勇气。“我真诚地写下了在战争中,牛轭山下牛轭村孩子们的命运,这对于当下的孩子意义在哪里?关于战争,有许多媒介可供他们去了解更真实的历史。若小说仅写了‘儿童在战争中’,那么《牛轭山下》无疑是不完整的。”在张忠诚看来,当下的儿童阅读战争文学作品,还应该有另外的价值——对成长的理解,在“过去与现在”和“战争与日常”的多重互鉴中,建立对成长的新认知。也正如该书责编纪兵兵所说:“不止于回望历史,本书更让孩子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展开对生命韧性的探寻,在见证坚韧时,汲取成长力量。”

  “二小哥,跟你说,现在生活可好了,还有很多好吃的”“看到你们在红旗下读书,这比我想象的好日子,还好”……近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北频道推出的视频《我的“同学”王二小》刷爆全网,引人泪目。视频中,少年英雄王二小穿越时空,看到今天的中国科技发达,孩子们生活幸福,深感欣慰。

  假如真的可以穿越时空,我们可以骄傲地告诉先烈们,当今中国有着最前沿的科技成就。《科学打卡游太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以“太空旅行”为主题,精选中国空间站、月球、火星、太阳和黑洞五个目的地,每一章都由该领域的首席科学家或总设计师,解读太空探索背后的科学故事和科技成就,带小读者踏上一段奇妙的太空探险之旅。

  感受前沿科技魅力的同时,我们更要让孩子知道,今日之辉煌,来自先烈的奋勇拼搏与流血牺牲。铭记,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传承,是最有力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