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儿童文学视角下的英雄故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8-04
主题:用儿童文学讲述拆弹英雄的勇敢与智慧
嘉宾:
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副支队长、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 张保国(左二)
儿童文学作家 王天宁(右二)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社长 师晓晖(右一)
主持:《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郎浩舟
当英雄精神遇上儿童文学,便碰撞出滋养成长的力量。7月25日,在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现场举办的全民阅读“红沙发”系列访谈活动,聚焦“用儿童文学讲述拆弹英雄的勇敢与智慧”主题,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副支队长、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张保国,儿童文学作家王天宁,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社长师晓晖齐聚现场,围绕儿童读物《哑弹》,分享拆弹英雄故事如何借文学形式传递给年轻读者,为成长注入精神力量。
生死线上的排爆记忆:
真实经历中的勇敢底色
“在25年的排爆生涯里,我经历了几百次排除废旧炮弹、炸弹的任务,每一次执行任务,都感觉如履薄冰,丝毫不敢懈怠。”张保国语气沉重却坚定,他直言,现实中的排爆工作远比影视作品中呈现得更加危险和复杂,“炸弹不会像电影里那样有着整齐的线路,也不会清晰地显示倒计时,很多时候,往往是拆完了才知道它的类型和剩余时间,所以每一次操作,都像是在和死神赌博。”
他缓缓回忆起2005年3月的那一个惊险瞬间,仿佛那一幕就发生在昨天:“当时我们正在销毁57发炮弹,过程中,一发炸药弹突然发生泄漏并起火,而我身边还存放着30斤的活炸药,周围还有4名记者和4名战友。情况万分危急,我下意识地喊了声‘不好快跑’,然后转身毫不犹豫地把冒烟的炮弹踢飞,也就是在那一瞬间,我自己被火焰吞噬了。那次事故,我全身8%的面积被烧伤,双手是十二度烧伤,手指也成了7级残废,在医院抢救了4个小时才脱离危险。”说到这里,张保国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痛苦,但很快又被坚定取代。
他接着讲述了另一次处理汽车炸弹的经历,那同样是让他记忆犹新的时刻:“一辆红色桑塔纳上被放置了定时炸弹,接到任务时,我没有任何排爆器材和防护装备。当时情况紧急,我只能向附近的老百姓借了纳鞋底的麻绳,用麻绳套住炸弹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拖到远处,然后剪断线路。后来才发现,当时距离爆炸只剩下3分钟,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2018年物流仓库的60厘米加宽炸弹事件更是惊险万分,张保国的声音带着些许紧张:“那次的炸弹是60厘米加宽的,威力极大。我穿着80斤重的排爆服,在现场拆了近一个小时。当我剪断线路的时候,看了一眼时间,是10:51,后来得知,被设定的爆炸时间是11点,也就是说,只差9分钟,后果不堪设想。”
该如何向孩子诠释英雄面对危险时的无畏精神?面对这一问题,张保国思考了片刻,回答道:“英雄其实并不是不怕危险,而是在害怕的时候,还能做好该做的事。这就像拧紧瓶盖防止漏水一样,排爆工作就是用专业知识堵住危险的出口,让大家远离伤害。”
从真实到文学:
《哑弹》的创作密码
王天宁在访谈中提到,《哑弹》的创作契机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说:“有一次我偶然听到了张保国事迹报告,那些惊心动魄的经历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既能让孩子理解和平来之不易,又能让他们了解排爆警察这个特殊群体的好选题。”在那之后,他特意拜访了张保国,并进行了多次深度交流,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最终完成了《哑弹》这部作品。
对于选择“哑弹”作为核心意象,王天宁有着自己深入的思考,他详细阐述了三重考虑:“首先,‘哑弹’这个词本身就能引发孩子们的探究欲,让他们产生好奇,想要去了解它到底是什么。其次,哑弹是战争遗留物,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能够很自然地串联起历史,让孩子们在了解故事的同时,也能接触到相关的历史背景。最后,哑弹虽然没有爆炸,但它仍然存在危险,这恰恰和排爆工作的特殊性相契合,排爆工作就是要处理这些潜在的危险。”
在创作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平衡专业性与可读性,王天宁坦言:“排爆工作涉及很多专业知识,这些硬邦邦的内容如何转化为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张保国给予了他很多专业支持,“张队长不仅给我讲了很多实际案例,还纠正了我不少认知错误,帮助我在保持内容真实的同时,又能避免引发孩子们的恐慌。”
为了让小读者更好地理解排爆工作,王天宁采用了以孩子的视角切入的方式,“通过小主人公的观察来展现排爆工作的细节,这样能让小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理解这份特殊的职业。”
出版的平衡术:
让英雄故事走进童年
“在策划《哑弹》这本书之初,我们就反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在儿童文学中呈现排爆工作的专业性,同时又能兼顾孩子的认知能力,让他们能够接受和理解。”师晓晖介绍,出版社通过三重设计实现了这种平衡:
一是以小主人公的视角展开故事。“用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感来传递现场的紧张氛围,这样孩子们会更容易代入,也能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情感。”
二是通过侧面描写来渲染危险。“我们避免直接刻画血腥场景,而是通过群众的议论、同事的状态等侧面描写来展现当时的危险情况,让孩子们在感受紧张氛围的同时,又不会受到过于刺激的画面冲击。”
三是融入家庭情感线。“当现场的哑弹被排除后,我们会展现家庭内部的情感‘哑弹’如何化解,通过这样的情节,让孩子理解英雄背后的责任与牵挂,知道英雄也有自己的家庭和情感。”
师晓晖特别提到了出版过程中的专业审读环节:“所有书稿都经过了公安部门的严格审核,对于可能涉及安全隐患的描述,我们都进行了删除。但像‘每次出任务都给家人发信息报平安’这样的细节,我们保留了下来,因为这能让孩子理解责任与爱的关联,知道英雄在守护大家的同时,也牵挂着自己的家人。”
英雄精神的传承:
不止于书页之间
谈及《哑弹》这本书的价值,张保国满怀期待地说:“我希望孩子们能通过这本书了解排爆警察这个群体,知道有这样一群人用血肉之躯作为盾牌,挡在危险面前,守护着大家的安全。更希望他们能懂得岁月静好来之不易,从而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将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还向孩子们推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把一切献给党》,他认为,这两本书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坚韧意志,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丰富的精神养分。
师晓晖则强调了《哑弹》所传递的核心精神:“这本书的核心精神是勇气、爱与责任。希望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小哑弹’,也就是各种困难和挑战时,能学会面对困难、肩负起成长的责任,用勇气和爱去解决问题。”她认为,全民阅读的意义在于引发讨论,“通过阅读这本书,家庭可以讨论危险认知,让孩子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孩子可以讨论英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专家可以讨论细节真实,不断完善这类作品。在这样的思辨过程中,大家对英雄精神和勇气的理解会不断深化。”
作为年轻的儿童文学作家,王天宁期待能用这种优势贴近小读者:“我希望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让英雄故事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陪伴。书中的英雄不是那种高大全、没有缺点的形象,他也有自己的缺点,也会害怕,但他始终把公众安全放在首位。这样的形象更真实,也更能让孩子信服,让他们明白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平凡人也能拥有不平凡的勇气。”
访谈接近尾声时,张保国在现场道出了一句心里话:“勇敢是知道害怕,依然向前走。”这句话恰恰是《哑弹》一书的精神内核,它通过儿童文学的形式,让英雄的勇气与智慧,如春雨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成为滋养童年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着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