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解码重庆全民阅读创新实践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8-04
主题:全民阅读的重庆实践
嘉宾: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局长 马然希(右)
主持:《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郎浩舟
作为西部内陆开放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重庆始终将全民阅读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动阅读普及、营造书香氛围、创新阅读模式等方面不断发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重庆实践”。7月27日,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局长马然希做客在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现场举行的全民阅读“红沙发”系列访谈,围绕“全民阅读的重庆实践”这一主题,详解本届书博会亮点与书香重庆的建设路径。
全国书博会亮点纷呈
第33届全国书博会是时隔18年后再度来到重庆,马然希介绍道:“相较于2007年,如今的书博会在出版物供给、活动形式、参与规模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除了传统的图书展销,本届书博会还深度融入了名家讲座、签售会、阅读分享会、互动体验等多种元素,吸引了大量读者前来逛展。马然希说,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关于书博会的话题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刷屏不断,充分体现了市民对阅读的热爱和对文化生活的追求。
本届书博会推出总额超3000万元的优惠举措。“200万元惠民消费券线上线下发放,900万元电商平台优惠覆盖主流渠道,530多家参展单位推出折扣,部分图书低至三折。”马然希介绍,7月27日又紧急投放160多万元惠民券,而设定的每两小时一轮的投放节奏,就是为了让更多读者受益。
“黄丝黄丝蚂蚂,请你阿公阿婆来吃嘎嘎,坐的坐的轿轿,骑的骑的马马……”马然希在访谈现场唱起了一段巴渝地区的童谣,本届书博会的标识“蚂蚁找书”正是来源于此,蕴含着深厚的重庆文化底蕴。马然希解释,“蚂蚁精神”与重庆“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城市精神高度契合,标识中“BOOK”的“OO”化作阅读之眼,寓意书籍连接世界。而“蚂蚁找书”小程序更是亮点,“读者可在这个小程序找人、找书、找地、找事,全方位提升观展体验”。
除了主会场的精彩活动,书博会期间举办的魅力重庆无人机展演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马然希介绍:“打开书卷、书香中国字样,这些画面在夜空中绽放时,现场掌声不断。此外,大足分会场结合石刻非遗,南岸分会场融入时尚美食,让读者在逛展时,还能感受重庆的多元文化。”
“陆海讲读堂”品牌效应突显
“陆海讲读堂”是重庆于2024年12月全新推出的阅读项目,虽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凭借其独特的定位和丰富的内容,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陆海讲读堂”在选址上颇具匠心,均选择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如人民大礼堂、重庆大剧院等。马然希坦言,选址之所以如此讲究,“就是要赋予阅读仪式感,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这些建筑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能够容纳大量观众,为讲读活动营造出庄重而隆重的氛围。讲读堂的规模原则上在1000人以上,确保了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截至书博会前,“陆海讲读堂”已经成功开展了8场活动,书博会期间又举行了3场活动。“邱兵谈‘新媒体时代的阅读与写作’,阿来讲‘文学中的城市记忆’,现场反响特别好。”马然希介绍。
提及“陆海”之名,马然希表示,此名有三层深意:首先,重庆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组织中心,“陆海”二字直接体现了重庆在这一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它契合了我国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彰显了重庆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决心;最后,重庆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而“一带一路”即包括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陆海”之名也呼应了这一地理和战略优势,体现了重庆作为开放前沿城市的特质。
展望未来,“陆海讲读堂”有着清晰的发展规划。一方面,计划固定阵地,将重庆国际金融中心作为长期举办地,形成稳定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将邀请更多国内外的名家大家到访重庆,带来更多高质量的讲读内容,涵盖文学、历史、科技、艺术等多个领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同时,讲读堂还将开展全球行活动,将重庆的阅读文化和优秀书籍推向世界。
深化出版业改革见成效
在新时代背景下,重庆正推动出版业从面向单一出版物,向面向读者、面向阅读、面向阅读消费转型。“传统出版要打破局限,更关注读者需求,把出版和阅读紧密结合。”马然希强调。
重庆倡导融合阅读、共同阅读和终身阅读的新型阅读理念,为全民阅读注入了新的活力。马然希认为,电子阅读便捷、快速、信息量大,满足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里获取信息的需求;纸质阅读则能让人静下心来,深入思考,适合进行深度阅读。二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阅读方式。共同阅读则注重营造群体阅读的氛围,通过家庭、社区、单位等组织开展阅读活动,让人们在交流和分享中加深对书籍的理解,增进彼此的感情。终身阅读理念则鼓励人们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习惯,贯穿于人生的各个阶段,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素养。
在供给侧改革方面,重庆注重倡导支持建设阅读社群,通过社群的力量推动阅读的普及和深化。“我们重庆本地有个‘怪兽部落’,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马然希介绍,它由一群有想法的“90后”创办,涵盖了运动、阅读和思考等多个领域,目前已经拥有约20万用户和200多位主理人,其中40—50位是阅读主理人,通过组织各类阅读活动,如读书会、主题分享会、阅读挑战赛等,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参与。
重庆还拥有全国最大的连锁实体书店西西弗书店,它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良好的阅读环境深受读者喜爱。“书店80%营收来自图书,20%来自文创、咖啡,既保核心业务,又提升体验。”马然希说,书店常办作者签售会、阅读分享会,为读者和作者搭建桥梁,让阅读更有温度。
“书香重庆”风景“读”好
“经过多年的努力,‘书香重庆’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2024年,重庆市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2.09%,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率达到94.06%,这两项数据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马然希坦言,“书香重庆”品牌连续4年跻身全国全民阅读品牌传播影响力前十,充分体现了重庆市民对阅读的高度重视和浓厚兴趣。
重庆全民阅读的宣传语也经历了一次更新,已从“近悦远来,书香重庆”改为“让一座城爱上阅读”。“这句话由阅读社群创办人提出,更直白也更有感染力。”马然希说。
“未来,重庆重点推进两方面工作:一是借‘蚂蚁找书’平台,发挥书博会带动作用,实现‘办一届书博会、掀一轮读书潮、推一批好书籍、建一个好平台、留一套好做法’。二是推出全球共同阅读行动,家庭层面搞‘家庭阅读计划’,社群层面促跨区域交流,全球层面合作办论坛、项目。”马然希表示,要让阅读成为全球文明对话的重要部分。
此外,重庆正实施出版体系改革,打造“陆海出版文化综合体”。“成立陆海书局、书院,设版权交易中心,按照‘出版+’和‘+版权’路径,发挥出版业引领作用。”马然希最后表示,要让阅读之美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重要标志,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