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广告刊登的“天花板效应”逐渐凸显,传统单一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已难以支撑新闻网站经济持续发展——
“传统媒体+互联网”做了哪些应对之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08
2024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网络发展时代来临,产业技术革新,信息载体开始发生改变,也彻底改写了新闻生产的逻辑。从1997年11月新华社新闻信息全面接入互联网,新华网的前身新华通讯社网站由此诞生,到2000年末我国大部分媒体机构都已配备了新闻网站,从融合发展到系统性变革,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新闻网站的发展状况如何?“传统媒体+互联网”生态又面临哪些挑战?将如何破茧重生、再创辉煌?对此,《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梳理了多家媒体涉及的上市公司或新三板挂牌企业披露的2024年财报。
此次统计的11家新闻网站的2024年财报,包括在主板上市的人民网、新华网、川网传媒,以及在新三板上市的南海网、东方网、大江传媒、荆楚网、龙虎网、中原网、深新传媒、舜网传媒。从营收规模看,9家营收过亿元,其中新华网位列第一,达21.42亿元。从归母净利润上看,10家实现盈利,唯一亏损的为东方网,金额为-2.67亿元。数据显示,11家新闻网站归母净利润全部下滑,且幅度较大。
两大“龙头”一升一降
在11家新闻网站中,人民网与新华网在营收规模上遥遥领先,迈过20亿元,东方网则突破10亿元大关,而营收规模超1亿元的有6家,体量较小的为舜网传媒和中原网,营收规模在1亿元以下。从各项数据上看,人民网与新华网可以说是新闻网站中的两大“龙头”,其发展情况能够较为清楚地反映这一行业的最新动向与趋势。
人民网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20.88亿元,同比下降1.30%;归母净利润为2.09亿元,同比下降36.8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33亿元,同比下降14.83%。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全部下滑。报告期内四大主营业务中,营业收入占比最大的为广告及宣传服务,营收规模为10.32亿元,同比下降6.21%,这也反映出传统广告业务面临市场萎缩的压力。
营业收入实现上升的为内容科技服务、数据及信息服务、网络技术服务三大业务,同比增长分别为1.39%(5.46亿元)、7.84%(3.33亿元)、6.60%(1.11亿元),远远小于广告及宣传服务营收规模。但增长趋势明显反映出其战略转型成效较为显著,主流价值语料库与主流价值大模型共同构成了核心竞争优势。此外,人民网在技术投入的成果正在逐渐落地。年报显示,在增长最快的数据及信息服务业务中,其数据确权“三证”领先行业,移动增值服务实现C端用户触达,传统舆情业务借助AI积极推动转型。实验室科研成果与人民网业务实现深度融合,注重应用转化,内容科技与智能技术体系构成“双轮驱动”技术护城河。智慧平台建设、智能化定制服务等业务发展稳定。
相比较而言,新华网则实现了多项数据上升,表现可圈可点。其2024年年报显示,营业收入为21.42亿元,同比增长2.88%;归母净利润为2.34亿元,同比下降14.4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26亿元,同比增长109.73%。扣非归母净利润显著增长得益于公司积极拓展业务、扩大业务规模,并有效控制成本。这表明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经营策略的调整和执行取得了良好效果。
其主营业务为全媒体广告服务、政企综合服务、数字及智能化业务、文化创意服务,这四大业务的营收全部实现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为文化创意业务,营收为1.14亿元,同比增长6.37%,这主要系公司拓展业务所致。年报显示,文化创意服务围绕文创、文博、文娱、文展等领域开展了信息发布、创意营销、投资运营、品牌推广、艺术交流等多元化服务,将文体产业与新华网全媒体生态深度融合,充分链接各地政府、文化机构、企事业单位共建“大文化”平台,推动文化产业IP输出和文化产业基地落地运营,实现可持续规模化发展。
而传统的全媒体广告业务是其重要的收入来源,营收达到7.78亿元,同比增长2.92%,除持续拓展业务外,采用降本增效,实现收入增加。此外,数字及智能化业务营收为4.22亿元,同比增长4.12%。年报显示,这得益于公司全面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潮,积极利用自身权威优势、技术优势、平台优势、丰富的数据资源以及资源整合能力,打造信息消费新应用、数字内容新业态。业务涵盖全域内容安全与模型安全综合服务平台、数字人、元宇宙、手机视频等产品矩阵。
差异化发展势在必行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统计的11家新闻网站中,归母净利润全部下滑。其中,下滑幅度较大的为东方网与大江传媒。大江传媒被称为“江西互联网第一股”。2024年,大江传媒营业收入为1.76亿元,同比下降11.86%;归母净利润为489.12万元,同比下降76.07%。
年报显示,东方网实现营收规模10.46亿元,在11家网站中排名第三,同比增长35.95%,增长速度在11家网站中排名第一。不过,其归母净利润亏损2.67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53.33%;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2.65亿元,同比扩大115.63%。东方网成立于2000年,是上海市主流媒体之一,全国重点新闻网站。2020年,上海报业集团、东方网联合重组,整合双方在新媒体内容领域的生产与技术资源,深化探索“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媒体融合发展路径。
2024年,东方网经营集中于东方网数科公司业务、政务业务、社区服务业务以及文创业务等。在东方网数科公司业务中,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9.94%,其大力推进休闲游戏业务,实现经营利润3100万元,积极拓展社交直播业务,新推出的直播平台产品在推出当年实现稳定获利。社区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21%,而政务业务、媒体业务以及其他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均实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比例分别为-0.23%、-1.54%和-58.62%。
广告刊登的“天花板效应”逐渐凸显,传统单一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已难以支撑新闻网站经济持续发展。财报披露了东方网面临困境的思考与探索,包括:面对行业竞争日益加剧,东方网探索差异化发展的路径;传统广告包括互联网广告下滑,基于大数据分析、用户画像和精准推荐算法,东方网已探索出新的流量广告经营方式,未来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用户流量,提升广告收入等。
在11家新闻网站中,营业收入增长速度排名第二的为川网传媒。该公司2024年营收规模为2.88亿元,同比增长20.05%;归母净利润为2380.09万元,同比下降24.0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070.38万元,同比下降18.94%。年报显示,利润下滑原因是公司为积蓄发展动能加大了研发费用、新项目建设投入,以及公司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出现一定幅度变动,递延所得税费用出现增长等。年报显示,剔除非经营性因素,公司整体效益稳健增长。
总的来说,其营收增长,业务结构有亮点。川网传媒的业务构成为三大部分,其中,新媒体整合营销占比54.93%,同比增长35.27%。依托四川新闻网、中国西部网、四川发布、麻辣社区等多类型新闻媒体资讯平台,联合PC端、移动端、户外媒介等全媒体信息传播渠道,为客户提供线上、线下及两者相结合的多种类综合宣传服务。而其增长原因在于:一方面是主营业务稳定增长;另一方面2024年7月公司取得成都轨道交通线网广告资源运营权,新增地铁媒介运营业务,有力推动了该板块收入提升。移动信息服务占比35.69%,同比增长2.56%,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这主要是通过手机报的形式,为订阅用户提供新闻和信息服务并收取费用。移动电视及其他占比9.38%,同比增长18.87%。
技术赋能机制改革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提出新的要求,数字化转型加速,时代为主流媒体抛出的考题悬在头上。面对自身发展困境,主流媒体必须迎难而上,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蹚出一条条新路子。此次统计的11家新闻网站年报也披露了各家在未来发展中的重点布局及方向。
除坚持新闻主业外,被提及最多的关键词是技术赋能。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主流媒体,南海网表示,在坚持做强传媒主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培育与文化传媒属性、与自贸港政策及重点产业、与互联网技术及业态结合的新业务、新业态。2025年,南海网将强化技术赋能,接入AI生产工具,加快智能化、移动化、数据化建设。
新华网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建成适应全媒体“策采编发传”需要的新一代智能化技术体系。切实增强技术赋能传播,不断升级“超级编辑部”智能化平台,推动“新华AI”在选题策划、内容审校、稿件创作、传播分析等环节的全面应用;内外结合,用好AIGC软件平台,借助生成式AI实现之前所不能及的创意美学新角度、内容生产新维度,打造更多超越时空、虚实融合、人机互动的创新型新闻信息产品。同时,加强采编技术协同,广泛深入征集采编部门对技术建设的需求,不断丰富技术赋能“工具箱”,为新闻生产与传播注入更强动力。
工作机制与评价体系的改革,以及对人才的重视在年报的未来规划中也被反复提及。人民网表示,将建立适应全媒体时代的组织领导机制、运行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规律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适应媒体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完善人才培养激励体系;进一步完善管理、专才、创业3条成长通道,鼓励员工围绕智能化转型开拓新赛道,与公司发展共成长;制定“高精尖缺”人才引进政策,建立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体系。南海网提出,将全面优化内部考核与评价机制,通过考评引导全体员工加强内部协同、追求效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