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版权部门在第137届广交会推出多项版权保护举措——

“全链条”版权服务护航外贸盛会

作者:本报记者 徐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5-08

  第137届广交会现场。


  广交会知识产权和贸易纠纷投诉接待站驻会服务流程。

  广州市版权保护中心 供图


  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近日在广州开幕。作为全球规模较大的综合性贸易盛会,今年广交会以15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7.4万个展位、3.1万家参展企业的空前规模,吸引了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736家海外企业共襄盛举。

  在这场备受关注的盛会上,版权保护需求近年呈现爆发式增长。广州市版权局创新构建“三位一体”保障机制,通过织密版权保护网络、规范处置标准、培育专业人才三大维度,为国家级外贸平台筑牢知识产权防火墙。


  专家团队全天候响应


  自2003年首创驻场保护机制以来,广州版权部门经过21年实践探索,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展会版权保护“广州经验”。

  今年广交会期间,广州市版权保护中心创新“五区联动”模式,整合番禺、海珠、天河、黄埔、白云五区版权执法力量,构建起跨区域协同作战网络。在展馆布局上,4个知识产权和贸易纠纷投诉接待站呈“网格化”分布,确保参展商可获得专业服务。

  这些投诉接待站不仅是纠纷调解的“前线阵地”,更是创新成果转化的“加速平台”。《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接待站均配备智能查询终端,参展商可实时获取著作权登记指引、侵权预警信息。为应对复杂案件,广州市版权局组建了37人专家团队,成员涵盖版权研究、行政管理、文化执法三大领域。这支队伍实行“三班倒”工作制,确保全天候响应。

  广州市版权局还对团队成员进行了专业培训,明确广交会版权投诉的受理标准、材料审核流程、取证认定和处罚规则、侵权判定标准、展会期间特殊情况处置办法、案件材料归档等事项,确保全体工作人员熟悉工作流程并能妥善处理投诉案件,确保每个驻场人员都是“政策通、技术通、业务通”。


  首推3.2万字“操作手册”


  记者看到,今年广交会首推《展会版权投诉工作指南》,这部3.2万字的“操作手册”系统规范了投诉接待、证据保全、研判处置等12个环节。

  驻会工作期间,各区驻会专家始终按照“一单投诉一个小组、多件投诉一个统一标准”的原则,坚持按广交会规范流程进行现场接案、取证、研判、处置、归档等工作。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涉及疑难案件,及时启动专家研判,推动依法依规解决投诉纠纷。同时,依托投诉接待站工作优势,为前来咨询的企业及个人提供著作权登记和广州市作品著作权登记政府资助咨询、版权普法宣传及版权法律咨询等服务,有效拓展版权服务的覆盖面,为参展商提供“一站式”版权公共服务。

  不少参展商走进投诉接待站,咨询企业如何做好展会版权保护以及在日常经营中需要注意的版权问题。现场驻会人员结合《著作权法》和广交会相关规定,细致、耐心地解答企业关心的问题。

  参展商代表向记者表示,工作人员现场解答,为企业防范化解版权风险、合法合规开展经营提供了有力指引。

  广交会上快速、专业的版权保护反应,离不开近年来广州市在版权工作上的持续探索。广州市版权局构建起“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培养体系。依托42人版权专家库,联合暨南大学设立全国首个“展会版权实训基地”,开发出版权风险评估、跨境维权、技术调查等18门特色课程。今年广交会特别组建“博士服务团”,6名知识产权专业硕博研究生深度参与纠纷调解,他们撰写的《展会版权保护白皮书》已纳入高校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