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河南,在“三餐四季”中品尝文化盛宴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3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当镜头聚焦河南这片承载着华夏文明厚重历史的中原大地,美食的魅力被无限放大,一场跨越时空的味觉盛宴就此拉开帷幕。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商务部联合摄制的大型美食文旅节目《三餐四季》第二季正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热播。节目最新播出的河南篇以一日三餐为线索,走访了开封与南阳两地,为观众徐徐展开一幅充满烟火气与文化底蕴的生动画卷。
串联历史文化
河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关键枢纽,这一特质在河南的美食文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开封,八朝古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豫菜文化的核心发祥地。灌汤包作为开封美食的代表,承载着千年的饮食传承。节目中,对灌汤包的呈现堪称一绝。从和面时采用古法“三软三硬”,让面皮筋韧光滑,到制馅时选用猪后腿肉,不断添水击打至肉馅水润爽弹;从包制时快速捏出18—22个褶子,中间留洞,形如梅花、灯笼,到蒸制时火候的精准把握,每一个环节都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得清清楚楚。微距摄影捕捉到灌汤包刚出锅时薄皮透出汤汁的晶莹质感,热气腾腾中仿佛能看到北宋宫廷御厨们忙碌的身影。主持人与嘉宾品尝时,详细描述着那薄皮在齿间破裂,鲜美的汤汁瞬间涌出,肉馅鲜嫩多汁的美妙口感,让观众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千年之前的美味诱惑。
南阳,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楚汉文化在此交融,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美食。牛肉汤,是南阳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节目中,镜头跟随寻味团来到王记牛肉汤店。凌晨时分,老板磨刀霍霍准备宰牛,天色渐亮,食客们陆续赶来,端着碗、锅、保温桶,熟练地烫肉、舀汤,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展现在观众眼前。拍摄牛肉汤时,运用延时摄影记录下牛大骨熬汤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汤汁逐渐变得清亮鲜甜,蛋白质和胶类物质融入其中,让观众直观感受到这碗汤的醇厚。主持人与嘉宾分享着牛肉汤的正确喝法,先空口品尝原汁原味的“甜汤”,感受其清甜奶香,判断汤的品质;再根据个人口味添加调味料,让汤更加鲜香味浓;最后加入特制羊油辣子,体验多种辣味在口中碰撞的刺激,以及牛肉汤为一天劳作注入能量的满足感。同时,嘉宾们还讲述了牛肉汤店的家族传承故事,以及牛肉汤与诸葛亮的不解之缘,让观众感受到这碗汤背后的人文情怀。
蕴含情感寄托
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情感的寄托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三餐四季》第二季河南篇通过主持人和嘉宾的深度体验,将美食与家庭、传承紧密相连,让观众感受到食物背后那份深厚的情感力量。
在开封,胡辣汤店州桥日夜餐馆,承载着开封人的情感记忆。这家百年老字号始建于上个世纪20年代,70年代生意火爆,改为24小时营业,成为开封人的深夜食堂。节目中,寻味团来到这里,看到店内座无虚席,食客们来自不同的背景,有解决早饭的上班族,有家庭聚会的一家人,还有下了火车拉着行李来吃饭的大学生,他们的桌子上都有胡辣汤。在这里,胡辣汤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人们交流、团聚的纽带。老板张学忠制作手洗面筋的精湛技艺,经过多年磨炼,早已炉火纯青。他的儿媳高宁可也在一旁帮忙,传承着这份家族事业。这一碗胡辣汤,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见证着开封这座城市的变迁,也温暖着每一个开封人的心。
南阳的美食同样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传承故事。新野板面的传承人马国龙师傅,用一生的时间守护着这道美食的技艺。节目中,寻味团来到马氏板面店,见到正在摔打板面的马国龙师傅。他从20岁就接过父亲的手艺,如今已经制作板面40多年。马师傅一边摔打板面,一边向寻味团介绍板面的制作技巧和历史渊源。作为当代马氏板面创始人的马师傅,如今又将这门手艺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让新野板面的技艺得以延续和发扬。每一碗新野板面,都凝聚着马氏家族几代人的心血,也见证着南阳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现地域风貌
美食,绝非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食物,更是地域文化传承的关键载体,生动展现着一方土地的精神风貌。节目通过展示美食的发展与变迁,折射河南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精神风貌,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河南人民的智慧、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
夜市文化是开封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封城市活力的象征。北宋时期,开封的夜市就已经非常繁华。《东京梦华录》中“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的记载,生动描绘了当时的热闹景象。如今,开封夜市依旧人气爆棚,各类小吃琳琅满目,吸引着众多食客。以鱼嫩汤鲜、不苦不碜、不腥无刺为特点的黄焖鱼,作为开封夜市的特色小吃,深受食客喜爱。节目在展示黄焖鱼制作过程的同时,将镜头聚焦在66岁的老白身上。做了一辈子黄焖鱼的老白坚守着“不能苦、不能有刺、不能牙碜塞牙、不能腥”的标准,精心挑选每尾4—6厘米的小鱼,精准去除杂质与内脏,炸鱼时掌握好火候,将鱼炸至金黄、一捏即碎,再加入独家秘制料粉焖煮30分钟。看似简单的小吃,蕴含着开封人对美食的匠心和对传统味道的坚守。在夜市中,人们品尝着黄焖鱼,感受着热闹的氛围,也能从中体会到开封人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药膳文化在南阳的盛行,反映了当地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作为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他的《伤寒杂病论》为南阳药膳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早在唐宋时期,被誉为“药都”的南阳就已经成为中药材的主要产区之一。节目展示了南阳的药膳,如排骨凉茶、天麻焗南瓜、石斛银鱼蒸水蛋、凉拌荆芥等的制作过程,告知观众药膳选用药食同源的食材,结合时令食材,才能制作出既美味又养生的佳肴。而这与南阳人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不谋而合,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文化素养。
《三餐四季》第二季河南篇以美食为媒介,带领观众领略河南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感受美食背后的情感传承和地域文化精神。节目通过精心的美食选取、独特的拍摄方式和深入的美食讲述,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美食盛宴。在这场盛宴中,观众不仅品尝到了河南美食的独特风味,更读懂了河南这片土地的历史底蕴、人文情怀和时代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