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民生产生活当参谋 为读者经营致富当顾问

《农村百事通》:从写信到直播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2

  2023年农村百事通杂志社组建的新媒体团队推出农业科普直播项目,开创了“线上直播+线下观摩”的科普传播新模式。 农村百事通杂志社 供图


  前不久,在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来临之际,农村百事通杂志社策划的首场“农百之家”科普大讲堂开播,这是继2023年7月启动农业科普直播后又一项科普直播专题。从1982年创刊之初的通信来往,到如今的直播互动,一本老刊的融合发展之路温暖且生动。

  43年来,《农村百事通》始终扎根“三农”,坚持“为农民生产生活当参谋、为读者经营致富当顾问”的办刊宗旨。作为三届国家期刊奖、两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得主,《农村百事通》以农业科普为使命,不仅深耕纸媒内容,更以“品牌+产业+网络”三轮驱动,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


  从品牌延伸到产业“破圈”

  筑牢融合发展根基


  早在1992年,《农村百事通》便敏锐洞察农民需求,成立了全国期刊界首个专业化读者服务部。这个被誉为“农民贴心人”的服务窗口,累计为读者提供2万余条致富信息和技术,回复信件60万封、短信10万条,接听咨询电话80余万个,培训农民超10万人次。通过面对面答疑、手把手指导,读者服务部不仅成为期刊与农民之间的“连心桥”,更孕育了“服务即品牌”的融合基因。

  此后,杂志社更是依托品牌优势,先后启动农村百事通出版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发现之旅、农特产品O2O体验馆等项目。其中,出版产业基地为原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是集农业技能培训、种植养殖示范、新产品推广、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成为期刊服务的“实体化延伸”。2015年启动的优质农产品发现之旅项目则致力于“让好产品找到俏市场,帮消费者找到好产品”,先后走进江西王桥花果芋基地、绿壳蛋养殖场、乐平葡萄主题公园等特色农特产品产区。2016年,井冈山农特产品O2O体验馆的开业,标志着“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闭环初步形成——游客在景区实体店体验选购,扫码即可实现“包邮到家”,线上商城同步运营。


  从纸质到数字

  启融合发展篇章


  当移动互联网浪潮袭来,《农村百事通》以“技术+内容”双轮驱动,开启了从“平面媒体”到“智慧服务平台”的华丽转身。2002年率先建设农村百事通网站;2011年升级为集资讯、培训、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2013年布局微信矩阵,订阅号每日推送农业资讯,服务号搭建农资商城,实现“信息传播+产品销售”双轨并行;与江西手机台、中国移动“和阅读”等平台合作,推出手机频道和5元品牌包,覆盖用户超300万,让优质内容通过“指尖”直达田间。

  2022年6月,《农村百事通》迎来了融合发展里程碑式的跨越。这一年,杂志社整资源、搭平台、谋创新,利用“农百之家”科技综合服务项目的品牌影响力,启动全方位服务“三农”的知识服务体系,打开了传统期刊出版的业态融合创新之路。

  数字书屋小程序:口袋里的“三农”知识库

  3万期行业期刊、700余种电子图书、1200余集有声读物,2022年6月“农百之家”数字书屋小程序一经上线,便集结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为杂志社服务“三农”构建起全方位的全媒体知识服务矩阵。此外,小程序上线商城功能,在实现知识内容付费外,拓展了图书、期刊等出版物的销售,进一步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小程序打造“随身知识库”与“云端课堂”双引擎,充分考虑乡村地区网络和使用场景的特殊性。支持离线缓存与多终端同步功能,让乡村居民即使在网络信号不佳甚至无网络的偏远地区,也能通过离线缓存随时获取知识。此外,依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能够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实现内容的精准推送,以及为用户提供便捷阅读的手段,做到“看+听”一体化。

  数字书屋阅读终端:乡村里的“智慧驿站”

  针对农村地区数字化阅读设备不足的痛点,《农村百事通》研发了“农百之家”数字书屋阅读终端。该终端依托数字阅读小程序的内容资源,以数字阅读机为载体,集成期刊、图书、报纸、听书、农业资讯等板块,可提供3万余种数字化资源。农民通过“触摸查询+数字阅读”,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进一步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

  数字虚拟馆:沉浸式的“品牌客厅”

  为全方位展现《农村百事通》创刊40多年服务“三农”的历程,杂志社运用3D建模、AI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打造了“农百之家”数字虚拟馆。进入虚拟馆,读者可通过VR视角漫步畅游其中,了解《农村百事通》的发展历程和数字化展品。同时,杂志社也将传播科学知识的理念贯穿始终,在虚拟馆设置了电子阅览室,通过跳转链接的方式阅读《农村百事通》丰富的电子期刊资源,以及杂志社策划出版的优质农业图书。

  农业科普直播:云端上的“田间课堂”

  针对纸媒传播的时效、局限,2023年组建的新媒体团队推出农业科普直播项目,开创了“线上直播+线下观摩”的科普传播新模式。直播团队秉持“科普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挖掘乡村振兴好项目、好典型、好风光”的理念,聚焦淡水螺苗种繁育、辣椒越冬管理、稻虾养殖、葡萄种植、甘薯机械化生产等极具实用性的选题,围绕各地农业生产实际展开知识分享。

  自2023年7月在农村百事通视频号开展直播活动以来,直播团队先后深入浙江、江西、河北、湖北、山东、河南等地,通过展示不同地理环境和农业模式下的农业技术应用,切实帮助农民因地制宜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助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打通农业技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农村百事通》不仅能守住初心,更能通过创新实现突破,不仅成为连接技术与农民、城市与农村的“桥梁”,还先后入选全国优秀科普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24—2028)、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普类)等。

  当“纸端”的文字化作“云端”的数据,当“线下”的基地变为“线上”的课堂,这家老牌期刊正以崭新姿态,续写服务“三农”的时代新篇章。未来,《农村百事通》将继续坚持“平面有深度、线上有速度、线下有温度”的融合发展新理念,更好地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