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通识》

把握人工智能的时代脉搏

作者:张占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1


段玉聪 朱绵茂 编著

党建读物出版社


  在DeepSeek等前沿技术的引领下,未来的智能化发展必将带来更多创新机遇和变革动力,为经济社会各行各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了解人工智能成为这个时代每个人的必修课,党员干部应当带头学。为此,党建读物出版社推出了《人工智能通识》。该书作者都是各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国内甚至国际专家,他们深入浅出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从萌芽到高速发展的全过程,同时结合以DeepSeek为代表的前沿技术浪潮,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变革、如何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阅读这本书让我很有收获,我认为该书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注重系统全面,视野宏阔务实。该书以清晰的逻辑脉络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层层递进地阐释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核心算法和关键应用。书中不仅介绍了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核心技术,还详细解读了各类智能系统在工业、金融、医疗、交通、教育等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场景。正是这种系统全面的论述,使得读者能够在宏观上把握人工智能的整体架构,同时又能在微观上了解技术细节,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应用场景丰富,实践导向鲜明。书中大量引用案例和数据来说明人工智能在各行业中的落地应用。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作者详细描述了如何利用传感器、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算法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和预测性维护;在医疗领域,通过分析海量医学影像数据,系统讲解了如何借助深度学习技术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与个性化治疗;在交通管理方面,展示了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如何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与安全性。特别是通过对DeepSeek平台的介绍,展示了如何利用先进的算法平台整合多源数据,实现跨行业、跨领域的智能协同,从而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正是这些丰富而生动的实例,使理论知识不再抽象,使广大非专业读者能真正读懂人工智能。

  坚持问题意识,力求全面客观。在展示人工智能巨大潜力的同时,作者并未回避技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全书专门设置章节,对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偏见、系统安全、自动化带来的就业变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书中详细讨论了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平衡数据收集与个人隐私之间的矛盾;如何在训练算法时避免历史数据中的不公正因素被放大,从而影响决策的公平性;同时,还对人工智能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漏洞及对抗性攻击等技术风险提出了对策。这种对问题与挑战的正视与剖析,为读者了解人工智能提供了一个全面、客观的视角。

  突出前瞻性,探讨DeepSeek先进技术。全书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给予了充分的前瞻性讨论。在当前全球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全书专门设有章节,探讨了在DeepSeek等先进平台的驱动下,人工智能如何重构传统产业,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作者详细剖析了DeepSeek在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精准医疗、金融风控等领域的具体应用。书中认为,DeepSeek驱动的人工智能浪潮正不断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链,为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这种技术浪潮无疑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

  期待深化改革,构建新型生产关系。该书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不仅依赖于先进技术的应用,更需要在组织、管理和制度上进行相应创新。书中对领导者如何规划人工智能学习路径、制定并实施人工智能发展计划、利用人工智能推动组织文化转型等现实问题给出了行动建议。这就进一步引申揭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这个重大问题,进而也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需要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些新问题。沿着作者的思路进一步思考,可以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分配制度带来哪些影响等问题。

  总体而言,《人工智能通识》以平实的语言、严谨的论述和丰富的案例,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当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全景图。无论是各行各业的领导者,还是科技工作者,抑或关注未来发展趋势的大众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启发,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把握时代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