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全集》

新版全集编撰工作的几个原则

作者:《蔡元培全集》编委会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1


《蔡元培全集》编委会

商务印书馆


  蔡元培(1868—1940),字隺庼,号孑民,20世纪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民主主义革命家,曾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为中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015年,在蔡元培研究专家王世儒先生的提议下,北京大学成立了《蔡元培全集》编委会,新版《蔡元培全集》的编纂与出版提上日程。由来自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历史学系、校史馆、图书馆等单位的蔡元培研究、校史研究及近代史研究的专家,以及资深校外学者组成的《全集》编委会,对包括数据库、各地馆藏文献、私人收藏文献在内的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检索、收集、分析、整理。同时,在蔡元培先生家属的大力支持下,编委会对其著述家藏文献进行了深度挖掘。编委会希望为专业研究者和广大读者提供一套文献完整、校勘精审、分卷科学的全新的《蔡元培全集》。新版《蔡元培全集》的编纂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重新确定《全集》的文献收录原则。经过对蔡元培先生著述的类型、性质、时代特征与留存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新版《全集》确定收入的文献包括:署名并公开发表的著述,未署名或未公开发表、经考证为其著述的手稿,函电、日记,由他人记述、转录的演讲、谈话,以及部分已搜集到的题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蔡元培先生一生担任过诸多重要职务,任职期间,留下了大量的署名“蔡元培”以职务身份颁布的法令、制定的章程规则、提交的呈文以及发布的布告、启事、公牍、函电等公务类文献。编委会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择要收录公务文献中最能够反映其思想学术的篇目和全部函电,其他公务类文献均不收录。

  第二,对已刊文献进行全面整理和重新校订。广泛搜集已刊文献的各种版本及相关信息,逐篇梳理版本流传情况,优先选择作者手定本或最佳版本为底本,遵循全集校勘通例,对已刊文献进行重新校订。

  第三,对以往全集失收的文献进行全面搜集、整理、考证和补充。新版《全集》首次整理收入《石头记索隐长编》(手稿)、《蔡氏切音记号》(抄本)以及《国文科讲义》《伦理概要》《伦理学讲义》《比较民族学》《心理学》《西洋教育史》等讲义稿。演讲类文献新增百余篇。序跋类文献新增近百篇,另收录为书刊展览所作题词130余篇。诗文类文献新增百余篇。科举考卷部分,新增了童生试考卷15份(诗文49篇)。书信部分新增550余通。译作类新增《教授法原理》一种。综上,总计收入已往全集未收的文献逾百万字。全部新文献一一按照《全集》编撰通例进行整理校订。

  第四,对文献性质、撰写时间进行尽可能精确的考证。此次整理,搜集到的文献来源不一,有时难以判断相关文献的作者归属、文献类型,必须一一加以考证。对作者归属尚存疑问的文献,不予收录。对于原始标题近似的演讲、论文、书信等不同类型的文献进行明确的区分。对千余篇文献的写作时间、出版时间以及数百次演讲的发生时间进行一一考证,纠正了大量的时间错置问题。

  第五,对《全集》所有文献进行全新分类编排。新版《全集》按文体分类成卷,按著述性质排序,分卷刊行,凡十二卷。专著、著作稿集中呈现蔡元培先生的学术思想与路径,且基本为其生前所勘定,故列为前三卷。论文集、演讲集是集中呈现其思想言论的单篇文献汇编,故列为卷四、卷五。其后为讲义稿一卷,篇幅虽不大,却为蔡元培先生教育实践的最直接呈现,列为卷六。其后为序跋集、诗文集两卷,多维度呈现他的交游与生活,列为卷七、卷八。其后为书信集、日记,作为私人文献,列为卷九、卷一〇。闱墨辑存单列一卷,搜集蔡元培存世的科考试卷,列为卷一一。译著依照惯例,列于《全集》最后,为卷一二。

  (节选自《〈蔡元培全集〉总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