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分享服务老年阅读经验:

打通供给与需求,优化银龄阅读环境

作者:本报记者 洪玉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1

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银龄阅读论坛汇聚各方力量探讨老年阅读服务。

资料图片在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上,服务老年阅读的“领读者”计划启动。资料图片


  伴随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阅读愈发受到社会各界关注。2024年10月,民政部、全国老龄办、中央宣传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老年阅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扩大老年读物供给、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优化老年阅读环境等。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出版人,请他们分享服务老年阅读的经验与建议。


  深化阅读课题研究


  “老年读者的数量和他们对知识读物的需求都在增长。市场需求以及政策面的大力支持,都是做好老年阅读、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机遇。”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王筱文认为,《指导意见》为做好阅读服务提供了思路。当前老年阅读配套服务还存在阅读空间和阅读推广活动等方面的不足,有效解决好产品及时有效触及有需求的群体,形成了解—认同—获取—反馈—提升的路径,对于优化产品供给和满足目标受众需求都很重要。

  “老年人口学历水平有提高的趋势,这使得老年群体的阅读需求越来越旺盛,但目前图书市场对老年心理调适等读者更深层需求的关注还不够。”机械工业出版社心理图书事业部编辑向睿洋说,他所在的心理图书事业部尝试从老年心理角度切入,回应市场需求。相关图书也在装帧、排版等方面作出适老化设计。目前遇到的挑战主要来自如何触达老年读者。他认为,出版企业需要积累面向老年受众的营销达人等资源。此外,医疗场所、养老机构等老年读物推广的垂直场域也待开发,这些都需要较大的时间和人力投入。

  “一代一代老年人的需求也是在不断演变的,出版单位应该紧跟新趋势,结合老年人时下的新需求,比如构建退休后的美好生活、如何平衡第三代的养育问题与自身生活、如何健康养老等提供更多的产品。同时要加大对于产品的开发力度,不能局限在传统的大开本、大字体就是老年人读物的理念。”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王巧玲认为,《指导意见》为出版企业优化服务提供了方向和思路。未来老年阅读的产品不应该局限在一个时间点,或者一群特定的人。出版企业对于“老年阅读”这个课题应该进行更加广泛的开发,阅读群体应向老年人的子女以及未来的老年人群体拓展。同时,出版人需要更加细致、更有耐心、更有深度地去观察老年人群体,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阅读需求。另外,也要开发一些能让全社会更加关注、更加共情老年群体的产品。


  做优适老图书供给


  优化产品供给始终是做好阅读服务的重要内容。由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协会、中国出版协会等主办的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活动已持续多年,涵盖人文历史、文学艺术、养生保健、生活休闲及其他等类别。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等多种类型的出版企业均有出版物入选,采访中,他们介绍了服务老年阅读的新书以及出版经验。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策划了“老年健康融媒体科普系列大字版”等图书,同时积极开发数字阅读服务。他们自主研发的“乐龄听书”平台,是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和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出版融合产品,入选2020年度中宣部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王筱文说,该平台秉持服务老年人群“健康生活、休闲娱乐”的出版定位,已建成强叔(戴光强)说健康、费氏中医推拿、医声码、节气养生膳食、运动健身等数十个精品音视频栏目,特色栏目“医声码”开创了服务区域健康科普新模式,已陆续在各三甲医院落地。

  中医古籍出版社副总编辑郑蓉说,他们策划出版的“老年脑健康系列科普读物”是依托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结合北京老年脑健康促进计划的实践基础编写而成。全套书籍包括《轻度认知障碍的特征与防治》《老年大脑的训练与运动》《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药防治》等7册,从大脑的功能与大脑的老化讲起,并介绍了老年性痴呆的防治。

  机械工业出版社新近推出《你好,我的白发人生:长寿时代的心理与生活》和《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向睿洋介绍说,前者是北师大两位老年心理学教授的关于老年心理各个方面的实用科普文集,后者介绍了看待年龄的心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两本图书均获得老年阅读相关推荐,读者反响良好。


  拓展内容服务形态


  在分析老年阅读市场需求时,王巧玲提出,老年人的阅读产品并不局限于纸质图书,甚至很多老年人更喜欢相对直观的短视频或者转发、分享起来更加方便的微信公众号。因此,出版企业应该加强在这些渠道与老年群体的接触,这不但是出版社营销推广的重要领域,更应该成为内容产品研发的重要抓手。

  “对于一些同时适合老年读者和年轻读者的新书,我们将探索出版两种版本,推出更多适老的大字版。”王筱文介绍说,他们将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更注重从内容精准供给、产品形态创新、数字化与适老化改造、牵手专业权威机构拓展服务等方面拓展老年阅读服务。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将持续建设“乐龄听书”平台,依托优质图书开发融媒体出版物。同时在社区活动室或食堂等处建设“听书墙”,依托公益活动拓展增值服务。他认为,做好老年阅读服务需要在优质内容的集中展示、宣传推广及用户触达等方面形成社会合力,让好的产品被知晓、被传播,最终易于被获取。

  郑蓉说,他们将深化“专、精、暖”三位一体的出版实践,在老年阅读服务中,持续做好“古籍为本,今用为魂”,确保专业性与权威性;聚焦“刚需+高频”场景,用实用性、可见性建立口碑;以“降低使用门槛”为前提推进数字化,坚持“纸质为体、数字为用”的融合策略。中医古籍出版社将在3年内建成覆盖全国的中医阅读推广联盟,培育上百名银龄阅读推广员。在更多平台开设旗舰店,实现“知识服务+健康产品”联动销售。

  “我们将针对市场需求,加大打造老年心理读物的力度,除继续关注公共讨论和与专家沟通外,还要建立起老年读者社群,定期组织讨论,得到更切中老年读者需求的选题方向。”向睿洋说,他们将在做好图书的同时,尽快建立起老年读物营销通路,开发老年读物推广的垂直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