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老老”铁粉三赠“宝贝”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1
老朽今年虚岁90岁,现居南京,是《幽默与笑话》最老的铁杆粉丝。之所以敢以“最老”自诩,不是因为已到耄耋之年,而是因为从《幽默与笑话》创刊伊始,我便是忠诚的读者,至今已坚持阅读25年。由于这份忠诚的喜爱,我还成为时间最久、年纪最大的热心作者和推广者,因此自称“老老”铁粉。
我常热心地将我心中的“宝贝”——《幽默与笑话》赠送给亲友,其中有三次一直长存在我的记忆中。
一赠亲属成“玫瑰”
2002年春节,我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探望表哥,随身携带着一本《幽默与笑话》,以便闲暇时阅读。表哥和家人见到这本杂志,起初只是随手翻翻,但很快便被其中精彩的内容吸引,每天一有空就争抢着聚精会神地阅读。当他们看到这期杂志上恰巧刊载了我写的相声《马年说“马”》时,更加爱不释手,反复阅读。
在我离开故乡时,他们还请求我把这本杂志留下来,并请我帮助他们订阅全年的杂志。我帮他们订阅之后,他们全家非常高兴。此后,《幽默与笑话》便成了他们全家的“宝贝”,也成了我们电话聊天时聊得最多的话题。正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从中体会到了将优秀精神食粮赠送于人的快乐。
二赠病友当“笑疗”
2007年冬天,我胃部不适,经检查有恙,需要住院手术治疗。住院期间,老伴儿将刚收到的最新一期《幽默与笑话》送到医院给我看。我当时胃很难受,坐立不安,可每每看到杂志上的漫画和笑话,就会大笑起来,身体的疼痛似乎也随之减轻了许多。两天后,一个年轻的大学生住进我的病房,他的病情虽然不重,却也忍受着巨大疼痛。他不经意间看到我床边的杂志,便随手拿起来翻阅,说了一句“很好看,很吸引人”。刚阅读时他的脸上还带着痛苦的表情,但当他渐渐被里面丰富多彩又幽默生动的内容所吸引,便忘却了病痛,脸上的表情渐渐舒展,整整两个小时很少再见到他龇牙咧嘴的样子。
第三天我要出院了,见他如此喜爱,我就主动把杂志送给他。他紧紧握住我的双手,非常感动,连声地说:“谢谢大爷!”我回答:“不足挂齿。”他又说:“您这是‘雪中送炭’,不仅有助于我‘医疗’,还帮助我‘笑疗’。”小伙子的幽默逗得我哈哈大笑。我说:“笑一笑,十年少!笑一笑,百病消!笑是不花钱的良药。”
他问我在哪儿能买到这本杂志,我告诉他,如果喜欢可以自己到邮局订阅,每期出版后都可以在第一时间送到家。他听了很高兴,说一出院就马上去邮局订阅。
三赠乘友作珍藏
2011年夏天,我去澳大利亚看望在墨尔本上大学的外孙,顺便旅游观光。在飞往澳大利亚的航班上,我翻阅随身带着的最新一期《幽默与笑话》。我身边坐着一位老年旅客和他上中学的孙子,见我看得津津有味,孩子便礼貌地借去浏览。当老者询问我“高寿”时,我说76岁,他说他70岁了,去墨尔本看望早已成家立业的女儿,他平时也很喜欢看杂志,我俩越聊越投机。祖孙俩称赞这本杂志图文并茂、引人入胜、老少咸宜。我见这一老一少都很喜爱,就“忍痛割爱”把杂志赠送给他们,祖孙俩一再感谢。他们说,要将这本杂志珍藏起来,作为我们萍水相逢的纪念,让这种同胞之间的真挚友情留存在彼此的心中。
《幽默与笑话》仿佛强力而精美的磁石,吸引新老读者,被许多人当成宝贝。在我三赠杂志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读者对它的喜爱。
我不仅是《幽默与笑话》的长期订户和忠实读者,也是踊跃投稿的作者。从创刊伊始我便开始投稿,25年来,承蒙编辑厚爱,我除发表20多篇“豆腐块”外,还有17个相声段子在这本杂志刊登。我深为自己的作品能给他人带来快乐而感到满足和自豪。
我与《幽默与笑话》从相识,到相伴相知,可谓情深意长。我将在有生之年不遗余力,竭诚为《幽默与笑话》越办越好奉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