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举措深化全民阅读

作者:新蕾出版社社长 马玉秀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1

  “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进一步体现了全民阅读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为出版行业提供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机遇。然而数字化浪潮的推进和新媒体形式的不断涌现,使阅读方式和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我们落实“深化”要求提出了挑战。近年来,新蕾出版社在出版精深、服务精准等层面不断发力,努力通过多元举措推进全民阅读。

  坚守精品出版理念,以高价值的内容供给+情感链接,提升读者阅读体验

  从“Z世代”到“Alpha世代”,沉浸式、高黏性的数字体验让人难以自拔。精品出版以高价值的内容供给,连接情感共鸣,正逐渐成为数字时代孩子们的精神指引。事实上,优秀的出版物也逐渐在互联网浪潮中崭露头角,比如新蕾社以重庆大轰炸为背景的《纸飞机》、以澳门爱国故事为原型的《中国的孩子》、以扶贫爱心妈妈为原型的《云顶》、以唐代至今12个历史时期为背景的成长小说“中国女孩”系列等多部儿童文学作品,以及《奇妙博物馆》等,还有“数学帮帮忙”“企鹅老师的艺术课”等科普益智产品,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吸引了大量的关注,读者的积极反馈让图书重新焕发了活力,也让书刊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再次提升。

  2024年我社出版的《我的世界》以外卖骑手这一新兴职业群体为切入点,写就儿童成长故事,生动描绘了当下儿童的生活和梦想实现,引发了广泛共鸣,上市当年销售超20万册。2023年出版的《橘颂》也以情感价值,持续热销超33万册,这些书一度被称为现象级图书,其裂变的不仅是流量,更是社会正能量。在此过程中,我们收到了来自学生、家长、老师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量积极反馈,他们提到,这些书不仅对孩子们有意义,更让大人们感触颇深,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公众对精品出版的期待,已经不止于对内容质量的把控,更是对社会痛点的洞察能力、对技术伦理的把控能力,以及对跨代认知差异的弥合能力的系统把握,这也启发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出版数字化进程,增强纸质出版物的附加价值,提供在线阅读课、教学资源包等服务,提升产品的教育服务属性,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搭建从编创到推广的完整生命链条,应对流量逻辑中的“劣币驱逐良币”

  在流量逻辑下,算法构建的信息茧房使得优质内容极易被淹没,这就需要出版人提升能力,掌握宣传的主动权,让优质内容突破流量圈层壁垒。为此,我们努力搭建“作家—编辑—读者”共生生态,在社内开展多种培训,进一步提升编辑力和宣传力,并打造出“新蕾讲师团”,鼓励编辑走出“象牙塔”,既深入少儿读者中,又在家长沙龙、教师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获得最直接的阅读反馈,也更好地引导和搭建阅读氛围。几年的实践中,“新蕾讲师团”经验逐渐扩展为“编辑成长实验室”,推动编辑从“内容加工者”向“儿童成长顾问”转型。今年3月,我们邀请到梅子涵老师走进天津少儿阅读空间,与编发人员共同开启一场“你好,春天”的讲书活动,并开启多个账号同步直播,传播文学的诗意与美丽,营造书香氛围。

  为了避免内容生态在流量逻辑中的“劣币驱逐良币”,我们也借助外脑,努力搭建从编创到推广的完整生命链条,传统文化与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就是我社在这个路径下的积极探索。该中心联动了文博专家、高校学者、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专家、阅读推广人等,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作网络。2024年以《一词一世界》为抓手,联合博物馆和学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特色阅读活动,以博物馆文物讲解词语演变和历史文化。活动中,学生们以兴趣任务驱动深度阅读,很多学生基于书中的文物发挥奇思妙想,设计了形式各样的衍生文创产品,参与热情极高。基于此,我们进一步探索出“馆(博物馆)、校(学校)、社(出版社)”合作新模式,使文博历史转化为可触摸的教学共创模式。

  通过多元对话机制构建阅读生态圈,提升全民阅读的延展性

  两会中,多位代表提到阅读资源向乡村及偏远地区倾斜的建议。新蕾社也致力于为更多的孩子种下阅读的种子。2022年起,我们策划组织“百城百校青少年公益阅读活动”,其间既在城市里与社区、教育机构共建了多个思政教育基地,在各大高校开展阅读活动,也将名作家、名师、资深编辑请到城镇、乡村进行公益讲座,还组织了南开中学与澳门培正中学的云端共话爱国情,联合了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面向中外学生推广阅读文化。在西藏拉萨,一位小学校长动情地表示,这是学校组织的第一次公益阅读活动,孩子们炯炯有神的目光让新蕾社更加坚定要将此活动发展成为未来长期持续的阅读推广事业。如今,活动已连续开展3年,走进了全国300余所中小学及多个图书馆、社区,也收到越来越多的邀约,今年仅4月开展活动就将超过百场。

  在教育焦虑逐渐凸显的情况下,阅读对于孩子似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因此阅读推广者与家长、学校形成良性的阅读生态圈显得尤为重要。在“百城百校”活动中,我们不仅收获了很多小书迷,也得到许多家长、教师、校长的关注。为此,我们搭建了家长沙龙、校长沙龙,引入多元对话机制,培养种子教师;每年组织“新蕾儿童文学之夜”,与百余位儿童文学的创作者、研究者、传播者、爱好者共同感受阅读与文学的魅力,又与全国26座城市的文化空间共同开启阅读盛宴,让优质书籍的影响力得到扩散;今年,进一步组织专业的儿童文学论坛,首场在京津冀地区举办的整本书教学研讨活动,获得了良好的反响,不仅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让好书真正发挥作用,更通过搭建平台,提升阅读推广的专业性,将阅读的种子播撒到更深层面。

  阅读服务基于儿童本位,提升全民阅读推广的精准度

  在少年儿童群体中推广阅读,兼具优势和挑战,特别是孩子对于趣味性、互动性的需求要更高。为此,我们以“精读图书+深度体验”为特色,致力于开发互动性的教育产品,打造“童书研学”服务链,形成“阅读+实践+社交”闭环。2021年起配合书刊已推出研学活动数十种,特别是开展了“小编辑职业体验”“书店一日店员”等特色体验超千场,让孩子们一下子缩小了对书刊的距离感;在带着《吉象故宫漫游记》游故宫,带着《百科探秘》探秘兴隆航天基地,带着《博物馆里的中国》开启“文物追踪记”等一次次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深入理解了图书的思想内涵,也培养了对书刊的感情。2024年,新蕾社倾力打造出集书店、阅读服务与“阅读+”教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型少儿文化空间——天津少儿阅读空间,致力于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寓教于乐、启迪智慧的成长乐园。与此同时,编发人员积极拥抱时代,走进直播间讲述书刊背后的创作故事、编辑故事,让读者获得更真切的感知;以“走进作家书房”“中国好书诵读短视频大赛”等为抓手,依托阅读打卡、社群种草等线上推广活动,增强私域流量的运营和转化能力。在此过程中,新蕾社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阅读服务流程与一个专业的阅读分享团队,阅读推广的精准度进一步提升。

  未来,我社也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在特色内容深度开发、数字化体验重构、生态协同创新三大维度发力,同时加强营销矩阵建设,创新“新蕾儿童文学之夜”形式,筹办“儿童文学阅读教育论坛”“博物馆奇妙夜”等,强化品牌认知,最终实现出版社从“优质内容供应商”到“儿童成长生态构建者”的跨越,让阅读之光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