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以有组织、结构化阅读助力教师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1
教育科学出版社作为一家教育专业出版机构,始终以推广教师阅读、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要职责使命。
阅读是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阅读有助于涵养个人的精神世界,成就教育的新气象;有助于个人专业发展,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师阅读对学生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会带动孩子爱上阅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但教师的阅读状况却并不乐观。有研究表明,大部分中小学教师虽有读书意愿,但读书的随意性较大;超过70%的教师表示,工作负担重,没时间读书,超过80%的教师每天读书时长不足1小时;大多数教师在阅读毅力和执行力上有所欠缺;大多数教师的阅读产出较低。此外,很多教师功利性阅读、表浅化阅读较多;阅读缺乏支持机制,缺乏交流分享的氛围,难以形成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的阅读文化。
近年来,教科社大力开发教师阅读优质资源,加强教师阅读的方法建构,开展有组织的教师阅读,撬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把教师阅读做成产品,做成有理念、有方法、有工具的服务项目,用好书+服务触达更多的学校和教师,更好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丰富优质资源供给
教科社始终坚持扎根教育、服务教育。近年来,教科社围绕教育变革的新理念、新趋势,聚焦面向未来的教与学,打造了一大批精品力作,涵盖教育经典、重大政策解读与指引、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解读、大概念教学、深度学习、项目化学习、作业设计、人工智能教育等主题,精准对接教师从理论研修到课堂实践的需求,服务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
完善阅读专业设计
阅读并不总是轻松愉快的,需要一定的外部机制来支持。所以,我们倡导有组织阅读和结构化阅读,强化阅读设计,运用一定的技术和工具使阅读更加符合成人学习的规律,同时,高度关切阅读中人的价值,尤其是阅读的体验、感受。
我们倡导有组织的教师阅读。有组织的阅读可以让参与者相互激励、相互切磋,以点带面构建阅读共同体,产生更大的集群效应。教师是全民阅读的先行者、示范者,推动有组织的阅读,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
我们倡导结构化阅读,通过专业设计,让阅读变得愉快而有效。这些年教科社不断加强阅读服务能力建设,通过专业化的设计,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推广方案。
一是举办读书讲坛。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后举办读书讲坛,启动年度教师共读营活动,发布当年的教师共读计划和主题书单。比如2024年的主题是“新课程关键词”,2025年的主题则是“新课程、新教学、新学习”。每年底举办年度讲坛,邀请重点区域、学校、书友分享收获,为年度榜样颁奖。
二是设计共读活动。共读营在全年阶段性持续进行,是陪伴式、同伴互助、共读共享的活动。其中包括:21天坚持阅读,每日引导性问题和每周驱动性问题引发思考,每周1次线上聚焦;个人打卡,书友共读,大咖领读;每日金句分享,一周聚焦小结;形成可视化成果,包括共读方案、阅读手册、导读文案、研讨成果等,优秀成果可推荐发表;等等。
三是培养阅读推广人。通过发展领读大使、特邀嘉宾、种子教师、书友志愿者等方式,培养了一批阅读推广人和在地领读教练,带领区域学校教师开展共读活动,推动各地阅读活动发展。
这些做法以精准实用的阅读书单、有组织有质量有激励的阅读活动、可见的阅读成果与专业成长,有效解决了学校和区域教师读书专业性不够、参与性不足、组织性缺乏、体验性不佳、有效性不强等难题,促进了教师专业提升和学校团队建设。
探索阅读赋能长效机制
在推广教师公益阅读基础上,我们将阅读变成产品,打造了“师阅”服务品牌,为区域、学校提供定制化团建读书会、专题教研读书会或工作坊等,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专业阅读解决方案。
这套解决方案的核心特色,一是聚焦专业阅读一条主线;二是线上线下混合式阅读两翼并举;三是借助引导技术,依据成人学习的规律,助力教师获得更优的学习体验;四是围绕目标导向、主题引领、专家导读、编辑伴读、读书发声、读写一体六个维度,进行结构化设计,开发导读、领读、伴读资源,建构立体式解决方案。
线下参与式读书会通过任务驱动的沉浸式合作学习,采用“拆书”阅读法与有组织的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教师进行深入阅读。线上专业领读依托教科社开发的教科云书院,组织教师建立社群,由专业团队进行专业结构化的阅读课程设计和共读运营,为教师提供专业阅读支持。
经过几年的努力,项目成效显著,得到了教师、学校和行业的认可。目前项目区域覆盖22个省份,2024年服务了各类学校、机构100余所(个),教师5万余人次,参与教师撰写阅读心得5000余万字,公开发表文章500多篇,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师阅教师专业阅读成长计划”入选了2023—2024年度阅读教育服务品牌项目。
站在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的新起点,教科社将持续凝聚专业力量,开发专业阅读资源,不断创新阅读推广模式,丰富应用场景,提升阅读服务质效,为建设书香中国贡献更多教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