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群芳家庭:

但求阅读的清欢

作者:本报记者 黄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1

  吕群芳在贵门乡山野间为孩子们讲解与冬天有关的汉字。


  “对山里的孩子来说,突破唯靠阅读,是阅读滋润我们童年的心田芳草鲜美。”“为什么要做读书会?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很平常、很自然的事情,就像春风拂过花枝,花朵儿就开了,并不需要理由。”

  阅读是烙在吕群芳血脉中的家族基因。重开鹿门书院,创建“精灵之夜”少儿公益读书会,成立领读者团队,为孩子们讲故事,在吕群芳和家人的带领下,一切变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鹿门书院得新生


  在吕群芳的家乡浙江省嵊州市贵门村,有一个800余年历史的南宋书院——鹿门书院。耕读传家,学风浓厚,也因此传承为吕群芳家庭的底色。

  “家父参过军,教过书,开过车,做过水电工,当过修理匠,从事的行业形形色色,唯一不变的就是爱书的情怀。社会哲学、历史文化、自然科学、工业技术、农业用书,都是陪伴他夜晚时光的老伙计。”爱书、爱阅读的父亲对儿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尤其是对家乡鹿门书院的牵挂。吕群芳记得父亲吕志云说过这样的话,“时逢盛世,国运昌隆,政通人和,民生阜康,已有800余年历史的鹿门书院,应该修旧履新。”

  为此,吕志云赴各地吕氏宗亲查找资料,询问探究,将宋朝理学家吕规叔创办鹿门书院,承续中原文化,训课子孙,惠及乡邻的事迹整理成文。终于,在当地政府、各位乡贤与吕氏宗亲的支持下,鹿门书院重启大门,并以书院复兴带动贵门乡村振兴。

  依托鹿门书院,吕群芳和家人开始播撒阅读的种子。吕志云双休日常常去书院为孩子们讲述书院历史文化,带领他们学习吕氏家风家训,讲解姓氏文化。2018年,贵门乡人民政府和农工党嵊州市委会在鹿门书院设立鹿门讲坛,吕群芳和姐姐吕红蕾承担起讲坛的活动组织,开展乡村公益游学,至今已有83期。

  如何为孩子们讲故事,吕群芳有自己的方法。“要从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故事开始讲起。因为只有自己喜欢的好故事,才会真正融入进去,投入又自然。”吕群芳认为,把握讲故事的时机也很重要。有次,她带孩子们上山认识草药,下小河捉鱼,孩子们都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下水,踩泥巴。有了这样的经历,再听吕群芳讲自己连载在《小学生时代》上的节气童话《从今天起,我们光脚丫》,孩子们听得特别开心,感受、体会也更丰富。


  “精灵之夜”有书声


  吕群芳是嵊州市爱德小学党政办主任、中国作协首届全民阅读季“20佳读书人”、浙江省首批中小学阅读指导师、“最美绍兴人”。姐姐吕红蕾也是一名教师,任教于嵊州市鹿山小学,对她而言,书籍的陪伴是对岁月最长情的告白。识字起,阅童话、读报纸、“啃”名著、听广播剧。姐妹两人博览愈广,古今中外,科学人文,均有涉猎。

  因为喜欢读、喜欢写,吕群芳和吕红蕾也十分愿意和孩子们分享阅读的快乐。2017年,两人发起创建了“精灵之夜”少儿公益读书会,成立领读者团队,并且有了“南北少年说”“影读好故事”“阅读好书籍”等子项目。走进书城、走进社区,读书会至今已经开展活动200场。

  “我们每月两次在嵊州书城开展读书会,带给学生与在学校时不同的阅读体验。一群精灵般的孩子,在这里度过了一个个美好的书香夜晚。”吕群芳说,读书会内容丰富,有讲汉字、讲名著这样成系列的课程,也有结合二十四节气开展的阅读体验活动。除了儿童文学经典、中外名家名作,吕群芳也会讲自己的作品,比如《字若星辰——孩子们最喜欢的99堂汉字课》,并设置了“用神话擦亮汉字”“用美丽的田园擦亮汉字”“用熟悉的情景擦亮汉字”等主题。在形式上,除了传统的课程、研学,还增加了直播,并尝试做综艺型阅读,把书本内容编排成话剧、越剧唱段、舞蹈等。不仅如此,吕群芳还给孩子们提出了阅读建议,坚持晨读、午抄、夜读,还可以绘制“阅读地图”。

  “以儿童阅读成全童年生长,定有无限欢喜,无限温暖。”这份温暖也在吕群芳内心流淌,“一介书生,不欲富且贵,但求拥有阅读的清欢。唯愿住在书中,一生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