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炬培:

以“挖存量、拓增量、抓改革”促高质量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徐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2-25


  “过去一年,集团完成发行板块业务整合,推动广州购书中心与广州新华书店两大品牌合并,成立全资子公司广州新华发行有限公司,不断加强高水平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炬培日前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集团在2025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紧扣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挖存量、拓增量、抓改革”三条思路举措,抓好“广州精品出版”“花城书房高品质阅读空间”“花城书房数悦读”三个重点项目,全力推动营收向上、结构向优、利润向好三大目标如期实现。


  夯实多元业态创新


  挖存量,聚焦主责主业,推动传统业态提质增效。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汇聚开拓国内外优质出版资源,提炼打造彰显“广州出版”特色的专业产品线;扎实做好市场类图书重点选题规划,策划打造畅销精品图书、市场图书,谋划教材教辅出版新的着力点,全力保障业务结构和利润收入平稳向好;全力申报网络游戏出版资质,推出“双效”兼具的融合出版产品,显著提升融合出版发展效能。

  拓增量,聚焦创新业务,推动多元业态融合发展。“集团大力发展线上业务,积极拓展创新业务,全面打造品牌矩阵。”刘炬培表示,将推动成立广州新华发行有限公司专业数字业务分公司,打造“文化+”内容电商和直播带货矩阵,实现线上业务扩容增量;精准测算线上线下销售数据,在采购上综合选取与出版社、中盘商合作,融通上下游渠道优势,瞄准细分市场,务求以“小切口”推动实现电商销售业务收益最大化。

  抓改革,聚焦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充满活力的经营局面。刘炬培表示,集团在2025年将聚焦落实“五增一降一保”思路举措,增信心、增效益、增功能、增技术、增拼劲,多措并举实施降本增效工作,提升防范能力保安全,以出版改革活力赋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我们要创新考核激励机制,推动薪酬向创收盈利的核心业务部门倾斜;优化人力配置机制,激发员工‘二次创业’内生动力;健全经营工作机制,强化执行部门的运营效率和市场应对能力。”刘炬培对记者说道。


  助力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2025年,“广州精品出版”项目将重点打造四条产品线。刘炬培介绍,围绕广州城市底蕴与品位,重点推出“读懂广州”书系,策划出版《建筑里的广州》等书籍,与上海混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推出“半小时”系列漫画图书;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策划出版“十五运”主题图书;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划出版“名家说”书系;围绕文学创作,策划出版以岭南文化为内核的学术辑刊《广雅》及联合作家蔡崇达推出文学辑刊《热浪》等开放型项目。

  “‘花城书房高品质阅读空间’项目,通过‘公益+市场’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市场化运营。”刘炬培说,“一方面,以粤博项目、便民驿站项目、移动盒子项目为重点抓手,建设报刊亭类花城书房,打造传播城市文化、便民惠民新阵地;另一方面,持续打造绿美公园等系列项目,拓展升级阅读空间类花城书房。”

  刘炬培表示,“花城书房数悦读”项目紧扣“书香羊城”全民阅读“1+2+3+ 6+10”的总体思路,融合优质数字出版资源、数字内容资源,为花城书房配套提供融合数字产品以及体验类文化活动,助推集团出版发行主业数字化转型。

  “集团将进一步强化文化需求侧和供给侧的高质量匹配,助力广州‘阅读之城’和文化强市建设。”刘炬培如是说。


  推进集团各项业务可持续发展


  结合近日广州市召开的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刘炬培介绍,集团将以五个“全力”助力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力增强高质量发展信心决心,进一步提振“二次创业、勇立潮头”精气神;全力推动经济效益提升向好,今年营收预计同比增长5%,与全市发展目标一致,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全力推动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擦亮“广州出版”品牌;全力推动科技创新赋能,推动出版内容与科技融合,打造多形态融合的出版产品,促进集团主业数字化转型;全力提升干事创业拼搏劲头,注重培养干部成为业务“多面手”。

  刘炬培还提到,将着力构建立体化的广州文化高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营销体系,进一步推动“文商旅”产业融合升级。将集雅斋打造成集古玩经营、艺术拍卖等多元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公司。

  对于“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推广,刘炬培认为,要紧扣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的政策红利,立体化构建“书香羊城”全民阅读品牌矩阵和服务体系,持续推进高品质阅读空间建设,加快探索阅读空间市场化运营的可持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