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实现数据资产入表,出版业挑战几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2-25
数智时代,随着DeepSeek等应用的爆火,数据的价值优势和重要性愈发凸显。事实上,由财政部印发、2024年1月起实施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明确了数据资源可被列入存货、无形资产或开发支出项目进行核算,将数据资源纳入会计处理范畴,为企业发展带来多维度的价值。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业要实现数据资产入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数据资产入表带来的利好,能否真正成为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及业内人士,为行业开展数据资产入表工作提供参考。
为深度数字版权开发提供动能
多位专家提出,数据资产是指企业合法拥有或控制的、能够通过数字化形式记录和流通的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现实或潜在的经济价值。数传集团高级财务总监孙莉认为,数据资产一般具有无形性、非消耗性、积累性、高成本性、价值不确定性等特征,其中,出版业的数据资产有着一定的行业特殊性,“其数据相对少,非结构化的资产多,可以产生的语料价值高。”
对于拥有海量内容资源的出版业而言,能够“入表”的数据范围十分广泛。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全中谈道,出版业的数据资产涵盖从内容生产到用户服务的全链条数字化资源,主要包括内容数据资产、用户行为数据资产、运营数据资产和衍生数据资产。北方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昊千明确了出版业数据资产的两种形态——“数字资产”和“数据资产”。具体而言,“数字资产”是指数字版权作品,包括电子书、有声读物、音视频等版权数字化产品及衍生品;“数据资产”是指运营数据,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数据,涵盖市场反馈、用户偏好等关键信息。
数据资产入表对出版业来说,意味着经确认的数据正式成为可盈利、可交易的资产,成为企业运营和决策的参考要素,产生潜在的发展推动力。李昊千认为,数据资产入表使数据资产正式登上企业财务报表,有助于改善资产负债率,解决资产合规性与权属关系等法律问题,实现资产增效、增收、增值,还可用于融资等,进而激活数据要素市场,为深度数字版权开发提供动能。孙莉表示,数据资产入表能够推动出版单位进行数字化转型,优化财务报表结构,提升数据决策能力,更进一步,可以通过数据资产的交易和资产金融价值的提现,实现数据资产的金融价值。数据资产入表的实现,可以让出版单位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资产状况,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产生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
数据资产入表需要“三步走”
从资源到资产、再到完成价值转化,出版单位要实现数据资产入表,还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步骤。
“出版业的数据资产入表步骤,目前主要分为版权数字化与数据版权化、资产化、交易化三步。”李昊千阐释道,版权数字化要求版权权益人对版权内容基础数字化处理,包括数字版权产品开发、运营和管理;数据版权化是指将数字产品在内容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提取出有价值的数据元素,通过确权形成数据要素产品。“北方国家版权交易中心可以为出版单位提供数字版权登记凭证证书,实现数字资产确权,并通过自有评估能力、提供相关市场交易参考数据信息、组织专家和专业机构对复杂资产进行评估,完成定价。出版单位与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协作,完成确权、定价,保障资产入表的合法合规性,最终才能实现数据资产入表。”李昊千说。
“明确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是数据资产化的重要基础。”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知信链”运营工作人员认为,出版单位完成数据资产入表要完成数据盘点、数据确权、数据估值、财务入表和管理优化。首先,出版单位需要对现有的数据资产进行全面梳理,明确数据的来源、存储位置和使用情况。其次,要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估值方法,对数据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最后,将数据资产的价值纳入财务报表,按照会计准则进行核算,并建立规范的数据资产管理制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数据资产入表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中,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业内已有许多机构开启了辅助出版社进行数据资产入表的相关业务。
2024年,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牵头建设运营了数据要素确权平台,平台在数据资产入表上建设了多方面关键能力,对出版业数据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起到关键作用,推动出版业数据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和价值实现。
2024年6月,北方国家版权交易中心与数传集团、上海美评、招商银行上海分行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出版融合产业数据资产管理联盟正式成立,为出版业提供数据资产入表、交易等多元化服务。“目前,联盟已经服务一些出版单位进行了数据资产和数据产品的证书发放,完成了数据资产从认证到银行授信的金融资产价值体现,也正在对一些出版单位进行数据梳理和入表辅导。相信随着各个辅导项目的进一步进展,联盟各机构和单位可以提炼出更好的服务方案,为出版单位提供更好的指引。”孙莉说。
尽早实现“从0到1”的突破
2024年被视为数据资产入表的元年,2025年社会各界对数据资产入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然而,出版业想要实现数据资产入表也面临着诸多难点。“出版业面临经营数据积累不足、价值评估困难、权属界定不清晰、数字产品开发体量有限、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限制了数据资产入表的快速发展。”李昊千说。
“在进行会计账务处理时,需要咨询审计机构的意见,以符合相应的会计准则的要求。其中的难点有两个,一个是需要厘定数据资产战略规划,各单位要明确数据资产入表的目的和意义,制定适合自身的战略规划;另外一个是目前可以适用和参考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而且规定的比较宽泛,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步骤比较复杂。”孙莉表示,出版单位在制定了数据管理的战略规划后,要动员全社各个相关部门开展相应的行动,包括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的提升、财务法务部门对于数据资产入表的理解和相应的合规工作,可能也需要设立专门的项目组或者二级部门对于数据进行管理。
“数据资产的价值评估较为复杂,不像固定资产那样容易定价。”“知信链”运营工作人员表示,除了进一步完善数据资产的估值标准之外,数据资产的安全和合规管理至关重要。数据入表后,数据的安全性、隐私保护等问题需要更加严格地把控。此外,出版单位的内部管理流程也需要调整,比如财务核算、数据管理等,都需要适应数据资产入表的要求。
“出版业通过数据资产入表实现利好还有较长的距离。”针对数据资产入表带来的调整与要求,郭全中认为,出版单位需要启动9项核心工作,包括组织架构重构、资产确权体系构建、数据资产全量盘点、价值评估体系搭建、会计处理制度重构、技术底座升级、合规体系强化、商业模式创新探索、人才能力重塑等。“出版单位首先要实现数据资产化,通过交易变现,或者做大自身总资产,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模式优化、企业竞争力提升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