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华印刷集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巍远:
快马加鞭向智能化精品化迈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2-24
近年来,印刷行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与挑战,面临着市场需求萎缩、成本上升以及竞争加剧等诸多难题。然而在河南新华印刷集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巍远看来,危机中也孕育着机遇,“我们清晰地看到行业正朝着‘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的方向加速迈进,这不仅是行业应对困境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面对印刷行业的风云变幻,河南新华印刷集团将勇立潮头,砥砺奋进,以创新驱动发展,用实干铸就卓越,为印刷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磅礴力量。”张巍远近日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深入调研 寻找方向
2025年,河南新华印刷集团即将搬迁至新的数字印刷产业园。张巍远介绍,从去年开始,集团便围绕搬迁后的发展定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广泛调研,参加各类行业专项发展会议,通过深入调研与交流,对全国印刷行业发展形势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从智能化发展趋势来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驱动下,包装印企和商业印企已率先在自动化、智能化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发展。张巍远以深圳裕同在河南许昌建设的服务高端包装用户的智能工厂为例,称它能够同时在线运行310多台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每日搬运频次高达3万多次,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
再看书刊印企领域,民营书刊印企为求生存、谋发展,在智能化探索道路上奋勇前行。譬如苏州美柯乐,2023年已成功应用立体库和智能物流。“作为有相对稳定印制业务的国有印企,受益于国家对制造业、实体经济发展的大力扶持,不少兄弟新华印企也开始了智能化、数字化应用的探索,尽管当前尚处于局部应用阶段,但已彰显出对智能化转型的坚定决心。”张巍远说。
从数字化发展趋势来看,当下国外数字印刷凭借先进设备与人口结构决定的小批量需求高特性,在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层面较国内更为成熟。国内数字印刷受制于彩色印刷设备质量不稳定、进口设备购置与使用成本高昂、出版单位接受度偏低等条件制约,目前尚处于积极探索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数字印刷作为行业升级换代的大势已然不可逆转。”张巍远直言。
从国内数字书刊印企的发展格局看,数字书刊印刷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既有拥有固定业务来源、专注于特定书刊数字印刷的企业,也有传统与数字相结合的书刊印企。张巍远表示:“这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对政策和行业发展动态的高度关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数字印刷发展路径,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协同创新,共同推动数字印刷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场景的拓展。”
做提前量 下先手棋
“对于我们而言,此次整厂搬迁既是挑战,更是实现智能化升级的难得机遇。”张巍远表示,集团将紧密结合科技迭代、行业形势和市场动向,围绕以教材教辅印制为主,以精品印刷、数字印刷为辅的“一主两翼”战略发展目标,扎实做好集团“十四五”产业规划的收尾工作,同时前瞻启动集团“十五五”规划的思考设计,争取做足改革提前量、下好发展先手棋。
张巍远表示,要坚定不移推进精细化管理。在制度建设层面,持续强化深度与广度。在技术创新应用维度,严格按照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教材印制和中小学教科书质量标准修订的新要求,继续在印刷全流程推广在线离线自动化检测设备、在线称重、拉力检测等自动化辅助设备的应用;充分发挥全国首批获得彩印C9体系认证的优势,在胶印环节进行C9标准化推广性测试,严格把控每个环节的质量标准,以卓越品质铸就行业口碑,继续巩固在教材印制领域的领先地位。
要快马加鞭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在智慧园区建设方面,依托智能物联技术,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智能管理平台。实现对园区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安全监测、智能巡检、会议预约等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预警预报和监督管理。在智能工厂建设方面,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实现从传统老旧设备向现代化自动化设备的转变。同时以数字一体化管控为目标,全力打造涵盖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WMS系统(仓储管理系统)、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APS系统(生产排程系统)的智能化管控体系,实现生产管理、数据采集、智能物流、生产排程等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与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生产协同能力。
张巍远表示,今年,集团还要加速数字印刷布局,加快向精品印刷转型,进一步提升市场拓展能力,夯实“一主两翼”发展战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