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网游租号”掏空“青少年模式”

作者:余明辉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2-26

  “孩子租了一些游戏账号,想玩多长时间就玩多长时间……”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在网络上,有不少专门提供给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的所谓畅玩服务,租号就是其中一种。还有商家甚至推销“玩家无需账号密码即可畅玩游戏的极品号”,实现一键上号,提供一条龙服务。(12月23日央视网)

  青少年过分沉迷网络游戏,可谓是贻害无穷,因此,防青少年网络游戏沉迷,社会一直在关注,政府相关方面也一直动作不断。

  比如,国家新闻出版署早在2019年发布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明确要求推行网络游戏实名制并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长。随后不少大型网络游戏公司跟进,纷纷推出网游“青少年模式”,把这一模式下的青少年网游限定在每天不超过1小时;有关方面还推出升级版的“网游1小时禁令”,把青少年网游时间限定在双休日和节假日每天不超过1小时等。

  这些积极举措在当时都引发了社会的巨大关注和高度期待,实际看,这些举措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青少年过度沉迷网游现象得到了明显扭转。不过也有人担忧,“青少年模式”由于还存在配套不到位等问题,规避漏洞可能还会存在。

  就目前来看,“网游租号”之所以能够绕开网游“青少年模式”,表面看是一些网游租号公司违规使用了外挂程序,自动向游戏平台提供账号和密码来登录游戏,同时网游平台只在申请游戏号时实名认证,但在每次用号上网游戏时却不实名认证,从而让青少年和租号平台轻易绕开了实名系统,实现账户的权限控制。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实际上未必不是一些网游公司的一种心照不宣的“同向协同”行为,因为这样做同样会给一些网游公司带来流量等收益,遇到这种情况怠于处理就等于变相增加收益。道理很简单,如此涉嫌违规侵权蹭玩的“网游租号”,媒体都能轻而易举发现,一些专业的网游平台岂能发现和处理不了?除非有特殊的利益掣肘。

  再者,防止青少年网络沉迷,不但网游平台有责,家长和学校也有着更大的责任及便利的管控条件。就此前报道的一些事件为例,孩子之所以轻易能够租号超时网游并顺利付费,家长的日常教育和监督不到位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网游租号”之所以大行其道,供需“无缝对接”,也与一些电商平台监督主体责任不到位,让一些租号商家随意在其平台上进行网络游戏租号交易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莫让“网游租号”掏空“青少年模式”。这既需要相关网游商家通过即时的技术升级,以及知识产权维权等方式积极主动堵漏,也需要家长、学校教育引导孩子责任的进一步履行,还需要相关电商平台、监管部门的积极执法,通过净化网络经营秩序堵上“网游租号”的交易和侵权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