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深耕特色人文题材——
成都纪录片从天府走向世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0-30
纪录片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集体相册,是时代的影像志。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新方向、锚定新坐标。其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实现文明互鉴是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成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坚持深耕地域特色人文题材资源,依托精品纪录片这一重要抓手和载体,积极创新并挖掘天府文化、巴蜀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探索文化脉络,致力于与世界进行深度对话,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纪录片作为时代镜像的价值,不仅记录历史,更启迪未来,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蜀·风流人物》是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历史名人文化系列纪录片。该系列纪录片将天府文化置于中华文明与全球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深入挖掘文化名人、遗址遗迹、历史事件等题材,展现成都在文化保护传承方面的创新与实践。通过场景再现、探源生活轨迹等方式,回望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展示先贤巨匠所代表的创造精神和中国智慧,从而打造具有成都特色的现象级文化IP,向全球观众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巴蜀文化的独特神韵以及成都的城市魅力。
目前,《蜀·风流人物》第一季——“杜甫”与“司马相如”两位历史人物的相关纪录片已完成拍摄制作并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其中,《蜀·风流人物——草堂杜甫》荣获第3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电视纪录片)提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4年第一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等5项殊荣;《蜀·风流人物——司马相如》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播首日便跻身全国热播电视纪录片融合传播指数榜前五,播出当天全媒体触达超千万人次。今年,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还将继续策划推出《蜀·风流人物》第二季,聚焦“薛涛”与“杨升庵”两位历史人物,并计划在2025年推出第三季,讲述“陆游”与“诸葛亮”的故事。
其实,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一直有着纪录片创作的优秀传统,从20世纪90年代起,先后推出《忠贞》《冬天》《三节草》《空山》《平衡》《婚事》等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优秀纪录片,涌现出梁碧波、彭辉等纪录片领域的行业领军人才。
近年来,围绕“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目标,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在纪录片生产传播体系建设上系统性发力,全面提高创作生产力,全力拓展行业影响力、国际传播力。近日,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国际传播中心制作的双语纪录片《穿越千年的对话——三星堆—金沙文明对话玛雅文明》在墨西哥城卡兰萨博物馆和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举行了宣传推广活动。三星堆、金沙文明与玛雅文明虽远隔千里,却同是人类创造力与智慧的结晶。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是两大古文明的碰撞与交流,也是全球不同文化相互理解、尊重与合作的象征。
纪录片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从熊猫、美食、三星堆—金沙遗址等成都文化符号出发,将千年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国际化的都市面貌结合,以中国辉煌璀璨的文化为载体,策划制作了《天府文化对话世界》《跟着诗歌去旅行》《文明的回响:中华文明对话希腊文明》《中法“漆”遇记》等系列双语纪录片,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国别精准传播。通过新加坡、曼谷、柏林、拉巴特等近20个中国文化交流中心,向全球55个国家100多个海外文化经贸交流机构、商协会发布,依托国家驻外机构渠道助力,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开拓了城市形象融合传播新路径。
纪录片是时代的见证者。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在“纪录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促进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上共同发力。2023年10月,在成都举办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之际,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策划制作了大会官方纪录片《科幻之都》,展示城市科幻与科技共生发展的现状,以及成都市致力建设“中国科幻之都”的生动实践。今年8月,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历时3年拍摄制作的成都大运会官方纪录片《国家记忆:成都大运会》,在CCTV-4黄金时段《国家记忆》栏目首播,从赛事侧和城市侧,全景式呈现成都“以赛谋城”的大运故事,向世界呈现中国开放之胸怀,展示新时代中国风采。
纪录片是最好的交流方式。作为“国家相册”,纪录片肩负着传承历史、传播文化、记录现实、观照社会的职责使命。正因如此,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创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现实主义态度进行多元化创作,从灿烂的文明和悠久的文脉中汲取营养,古为今用,精心打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实现面向未来的创造。
(作者系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